《朴通事谚解》

作品数:29被引量:6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吴淮南张泽宁付开平石昌渝李静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大学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朝鲜语文》《安康学院学报》《语文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老乞大谚解》和《朴通事谚解》中“将”字句翻译研究
《中国朝鲜语文》2022年第6期57-67,共11页洪艺花 
本文整理出17世纪的《老乞大谚解》和《朴通事谚解》中出现的“将”字句,考察了“将”的语法特点和翻译特点。两个文献中的“将”主要用做助词、动词和介词。助词置于主动词之后,其后必须带一个趋向动词。动词“将”之后带趋向动词“来...
关键词:《老乞大谚解》 《朴通事谚解》  翻译 
《朴通事谚解》介词研究
《汉字文化》2018年第A02期4-7,共4页薛彦明 
本文以元末明初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中的介词为研究对象,运用穷尽描写法等方法,试图对《朴通事谚解》介词系统进行系统梳理与描写,并对统计出的数据进行定性分析。
关键词:朴通事谚解 介词 词汇研究 
从《原本老乞大》《朴通事谚解》看朝鲜时代的汉语教学情况
《文学教育》2018年第16期166-168,共3页李可 邢永革 
朝鲜时代的汉语教育比较兴盛。《原本老乞大》《朴通事谚解》作为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包含教育、文化、经济、风俗习惯等诸多内容。其中所反映的教育内容涉及学习动机、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师及学生情况等多个方面。研究这些内容,对...
关键词:《原本老乞大》 《朴通事谚解》 朝鲜时代 汉语教学 
《老乞大谚解》与《朴通事谚解》中词缀用法浅析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第4期47-50,共4页李紫嫣 王娇娇 
《老乞大》《朴通事》大约流传于元代末年,是两部被高丽、朝鲜人用来学习当时汉语的会话书。通过对谚解版本《老乞大》和《朴通事》中"子""头""家""儿""生"五个词缀的使用情况进行分类总结,了解词缀在元末明初时期北方口语的使用情况,...
关键词:老乞大 朴通事 词缀 元末明初 汉语 
《朴通事谚解》中的疑问代词被引量:1
《安康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24-26,45,共4页侯妍妮 唐韵 
《朴通事谚解》作为朝鲜时期重要的汉语教科书,反映了北方口语的真实面貌,是研究元末明初语言的重要语料。本文以《朴通事谚解》中的疑问代词为研究对象,从其概况、语义、语用、语法功能四方面进行描写。
关键词:《朴通事谚解》 语义 语用 语法功能 
《朴通事谚解》《老乞大谚解》话语标记考
《汉字文化》2013年第6期51-54,共4页王天佑 钟洁 
《朴通事》《老乞大》是李朝时期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科书。两书写成于元朝末年即高丽王朝时期,使用于高丽王朝后期和整个李朝时期。《朴通事谚解》《老乞大谚解》是朝鲜谚文的翻译本,由明代朝鲜著名汉学家崔世珍翻译。《朴通事谚解粼...
关键词:《朴通事》 话语标记 高丽王朝 《老乞大》 朝鲜人 学习汉语 北方官话 元末明初 
《朴通事谚解》“食店吃饭”节解疏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42-47,共6页何茂活 
河西学院科研创新与应用校长基金项目"<老乞大>等域外汉籍与河西方言比证研究"(项目编号:XZ201010)
《朴通事谚解》"食店吃饭"节篇幅不长,但有很多饮食类词语,可借以窥析元明时代的饮食习俗;从中也可看出近代至现代北方口语的巨大变化;其中的文字异写及一些名物词语尤其是饮食类词语,为汉语史研究乃至辞书编纂提供了宝贵素材。
关键词:《朴通事谚解》 食俗 异文 本字 
试探《朴通事谚解》中四词语的方言背景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2年第11期32-34,共3页方云云 
2011年安徽农业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本文主要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对《朴通事谚解》中“标致”“人事”“爽利”和“起头”四词的方言背景进行了探究,结论是此四词带有浓厚的南方方言色彩。
关键词:《朴通事谚解》 词语 方言 
《朴通事谚解》对《汉语大词典》编纂的语料价值被引量:1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175-178,共4页马梅玉 
《朴通事》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资料,它对于辞书编纂有重要价值,它对《汉语大词典》的编纂价值主要体现为:提前书证,补充词条、补充义项、补充例证。
关键词:《朴通事谚解》 《汉语大词典》 阙失 
《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中的名量词被引量:1
《泰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104-111,共8页高育花 
名量词种类丰富、使用频繁,是《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的共同特点。两书在名量词的使用上表现为"大同""小异"。不同之处主要表现为:在名量词的数量上、种类上,《朴通事谚解》都更胜一筹;表示同一事物,两书中所用的名词量词也有所...
关键词:《老乞大谚解》 《朴通事谚解》 名量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