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邪》

作品数:67被引量:1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贻荫赵明敏唐梅秀季晗夏先培更多>>
相关机构:长沙理工大学人民出版社黑河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镇墓文、买地券与汉鼓吹曲《上邪》古辞的誓词结构
《求是学刊》2023年第6期145-153,共9页曾智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明清乐府学专书研究”(23BZW066)。
汉鼓吹曲《上邪》古辞独特的艺术特质主要源于其采用了中国早期盟誓文化中比较少见的条件型誓词结构。这种誓词结构主要流行于东汉以来的镇墓文、买地券之中。《上邪》古辞很可能是受到了后者的影响。这一结论对《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创...
关键词:《汉鼓吹铙歌十八曲》 《上邪》 镇墓文 买地券 
冬雷:“暴脾气”家族中的温柔一员
《气象知识》2023年第6期68-71,共4页赵岳冀 刘伟 
汉乐府民歌《上邪》写道:“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意思是除非巍峨山脉消失不见,滔滔江水干枯竭,凛凛严冬雷声阵阵,炎炎酷暑白雪,天地相交聚合连接,有情人才能分开再不相见。将冬天打雷与其余4件不可能发...
关键词:汉乐府民歌 滔滔江水 《上邪》 冬雷 
概念功能视角下诗歌中反事实表达对比研究——以《上邪》为例
《现代语言学》2022年第3期444-450,共7页解聪敏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为基础,将其中的概念功能作为出发点,以汉乐府诗歌中的《上邪》为范文,分析英汉在反事实表达概念表述上所存在的异同点。通过对诗文中英译文表达方式呈现出来的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的分析,探讨两种语言在反事...
关键词:经验功能 逻辑功能 反事实表达 
北方有佳人--不一样的广东汉剧《王昭君》
《南国红豆》2022年第1期54-57,共4页尤海波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一这首出自汉代乐府的民歌《上邪》印在了广东汉剧《王昭君》开场前的透光大幕上。众所周知,王昭君是中国历史上颇为著名的一名女性,也是被搬上艺术作品最多的女性人物之一。...
关键词:《王昭君》 戏剧作品 女性人物 广东汉剧 王昭君 艺术作品 佳人 《上邪》 
《有所思》与《上邪》两首诗的互文性解读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97-101,共5页杜自波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4SA0130)。
关于汉乐府《汉铙歌十八曲》中的《有所思》与《上邪》的关联性研究,以庄述祖和闻一多为主要代表。前者认为这两首诗是"男女相谓之辞",后者认为这两首诗"各篇独立"。但就这两首诗的本事、结构、情感而论,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互文性逻辑(...
关键词:汉乐府 《有所思》 《上邪》 互文性 
一曲《上邪》误终身
《北方作家》2020年第4期103-104,共2页马婷婷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读完这首诗是否让你想起那年夏天,《还珠格格》中夏紫薇对福尔康的告白:“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而这句经典台词就来自汉乐府《上邪》。赋在汉...
关键词:《还珠格格》 汉乐府 经典台词 《上邪》 告白 汉代 
汉乐府民歌《上邪》及其六种译本经验功能对比研究被引量:1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20年第1期-,共12页程华明 
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框架,从经验功能的及物性系统角度分析了《上邪》及其6种英文译本,对其存在的异同做了评析并提出参考翻译。通过对比诗句原文和译本的各种及物性过程,探讨参与者与环境成分之间的差异,用功能语言学...
关键词:经验功能 及物性 《上邪》 《上邪》译本 
汉乐府《江南》赏析
《老年世界》2020年第4期46-47,共2页李淑章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是一首汉乐府民歌中的采莲歌。与《上邪》不同的是,它是南方的民歌,其实也是表达爱情的,但全诗没有一个明显表达爱情的词语。所以,你可以说,这首诗...
关键词:汉乐府民歌 采莲 莲叶 《上邪》 写人 《江南》赏析 爱情 
《上邪》赏析
《老年世界》2020年第3期42-44,共3页李淑章 
上邪①!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②。山无陵③,江水为竭;冬雷震震④,夏雨雪⑤;天地合,乃敢⑥与君绝!《上邪》这首诗属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鼓吹曲辞》。所谓乐府,原来是指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机构,汉武帝时期扩建,从民间搜集...
关键词:鼓吹曲辞 诗歌体裁 汉武帝时期 《上邪》 汉代乐府民歌 乐府 
探讨传统文化在歌谣教学实践中的渗透——以《上邪》为例
《课外语文》2020年第4期83-84,共2页张兰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往往忽略了传统歌谣中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上邪》为例,探讨在歌谣教学实践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 歌谣教学 传统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