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

作品数:63被引量: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杨贵章钟泽楠冯霞卢冰张娇兰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金融学院四川旅游学院徐州工程学院兴化市周庄高级中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浑不著,又不佻薄——张九龄《望月怀远》较杜审言《和康五庭芝望月有怀》之“余味”
《语文世界(中旬刊)》2024年第8期76-77,共2页肖淑云 
夜半望月思怀是许多诗人写诗的主题,但同一主题下不同诗人通过“炼字”、情感表达及诗风的融合,整首诗所呈现出的风采是不同的。本文在此主题下对张九龄《望月怀远》及杜审言《和康五庭芝望月有怀》进行对比,以发现其“清浑不著,又不佻...
关键词:清浑不著 佻薄 《望月怀远》 《和康五庭芝望月有怀》 
月是故乡明:中秋诗词选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2023年第9期78-79,共2页
明月千里寄相思,家家户户盼团圆。一年中月色最美的日子品读中秋诗词,诗中承载着古人的思念与祝福,愿花好月圆人长久。最雄浑的中秋诗词《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关键词: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诗歌意境 《望月怀远》 月是故乡明 花好月圆 中秋之夜 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
《花木盆景(下半月)》2022年第12期78-79,共2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作的题名出自唐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观者可见石面浅色的圆状图案,恰似一轮满月,高高地悬挂在静谧深邃的夜空之中,映射出柔美迷人的色泽。细观,便可发觉在这无边天幕里,还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白色斑点状...
关键词: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望月怀远》 孔明灯 斑点状 繁星 
天涯共此时
《新少年》2022年第9期4-7,共4页伊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唐朝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中的著名诗句,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诗人看着一轮皎洁的月亮升起在茫茫的海面上,他想到了远方的朋友,也在看着同样的月亮。提起月亮,人们会最先想到哪个节日?没错,中秋节!
关键词: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情景交融 《望月怀远》 著名诗句 中秋节 月亮 唐朝诗人 
《望月怀远》——月亮与思念的完美结合被引量:1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2021年第11期34-35,共2页李婧 
原文是这样子滴望月怀远[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字词解释看这里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情人:多情的人。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盈手...
关键词:天涯共此时 一轮明月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月亮 完美结合 普通话 
似水柔情寄明月——《望月怀远》赏析
《初中生学习指导》2021年第26期8-8,共1页胡雯婷 董新明(指导) 
张九龄的一句"海上生明月",道出了水与月的相依相恋、相映生辉。海与月共生,心与心相连,能写出如此优美意境的人,必定柔情似水。下面,让我们一起品读诗歌,看诗人如何托物言志,寄情明月。
关键词:张九龄 《望月怀远》 似水柔情 托物言志 优美意境 明月 相映生辉 
泡诗:古典诗词的慢阅读意识--以《望月怀远》为例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1期76-78,共3页陈凤娟 
学生曾戏言,“古典诗词的内容比女孩子的心思还难猜”;古诗如茶,诗歌语言与其它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需要慢慢“泡开”,方能品其真味。为此,古典诗词教学的慢阅读意识,首先体现在学生对诗词进行初阅读时,不...
关键词:古典诗词教学 慢阅读 含蓄性 诗歌语言 跳跃性 文学样式 诗词 意识 
“岭南第一人”张九龄:鞠躬尽瘁为大唐盛世
《家庭》2021年第8期17-20,共4页最爱君 
64岁的张九龄遭到政敌李林甫排挤,被唐玄宗贬为荆州长史。贬谪途中,清风明月之夜牵动张九龄的乡思,他怀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望月怀远》。如今,每年中秋晚会主持人都会念到其中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关键词: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大唐盛世 《望月怀远》 李林甫 鞠躬尽瘁 贤相 乡思 
古诗英译中的框架操作——以《望月怀远》四个英译本为例
《龙岩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73-78,共6页章芳颖 
框架理论为诗歌翻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从框架理论视角来看,诗歌翻译的文化差异问题实质是两个读者群的知识系统差异,即框架的差异。译者基于原文框架即阅读原文激活的知识系统以及对目标读者知识系统的预判,确定可实现框架的直接...
关键词:古诗英译 框架操作 《望月怀远》 
《望月怀远》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9年第3期119-119,共1页刘艳兵 
平顶山市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项目(2017R011)
关键词:《望月怀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