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法要略》

作品数:65被引量:215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袁本良吴为章黄南松史锡尧吴云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当代修辞学》《安顺学院学报》《中国俄语教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学科=文化科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回归常识——重温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几点体会
《语文建设》2024年第S01期64-68,共5页李亮 周彦 
第十五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名师共同体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生态阅读系统建构研究”(课题编号:2023JY15-GX-L29)阶段性成果。
吕叔湘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他长年从事语文研究,出版的一系列著作,如《中国文法要略》《语法修辞讲话》《语文常谈》等,不仅在建立体现汉语特点的语法体系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提高大众的语文水平、普及语文知...
关键词:语文教育思想 语文教育家 语文水平 汉语特点 语法体系 《中国文法要略》 语法修辞 吕叔湘先生 
浅谈《中国文法要略》中的比较方法
《群文天地(下半月)》2010年第10期15-15,21,共2页张峰 
吕叔湘先生认为“只有比较才能看出各种语文表现法的共同之点和特殊之点。假如能时时应用这个比较法,不看文法书也不妨;假如不应用比较的方法,看了文法书也是徒然。”可见比较法的重要性。当然这只是先生对比较法的重要所发的一句感...
关键词:《中国文法要略》 比较方法 比较法 吕叔湘 表现法 应用 知识 
吕叔湘:20世纪语文教育改革的倡导者
《辽宁教育》1999年第4期30-30,共1页王玉辉 
关键词:语文教育改革 语文教学改革 20世纪 吕叔湘 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教育思想 师资问题 语言学 教学过程 《中国文法要略》 
刘复《中国文法通论》读后被引量:3
《汉语学习》1998年第5期1-5,共5页胡明扬 
关键词:《中国文法要略》 语法研究 《新著国语文法》 中国现代语言学 汉语教学 “欧化” 《通论》 语体文 河北教育出版社 语义研究 
短笺意长——重读吕叔湘先生的来信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91-92,共2页任林深 
短笺意长——重读吕叔湘先生的来信任林深今年4月9日,我国语言学界泰斗吕叔湘先生在北京溘然去世,学人中凡听过吕先生讲活、读过吕先生文章、接触过先生并接受过教诲的,无不深感悲痛和遗憾。我国语言学界失去这样一位长者,好像忽...
关键词:指示代词 吕叔湘 方言语法 《汉语语法学史》 汉语语法研究 《中国文法要略》 教法 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方言 三分法 
动宾合成词用作及物动词的条件
《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第3期46-47,共2页周建成 冯汝汉 
动宾合成词用作及物动词的条件江苏省周建成冯汝汉刘珍明同志在《动宾合成词不宜用作及物动词》一文说:“动宾合成词通常不再作及物动词使用,不在它的后面再加一个名词组成新的动宾结构。因为这一用法不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就...
关键词:及物动词 动宾结构 现代汉语 动宾式 介宾短语 成词 教育事业 语言学 放眼世界 《中国文法要略》 
“者”“所”“之”在句法转换中的作用——读《中国文法要略》的思考之二
《安顺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17-24,共8页袁本良 
“者”“所”“之”三字的功能性质和用法特点,在语法界一直是倍受关注而颇多歧见的问题。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中曾详细讨论到这几个虚词在句法转换中的作用。作者从句法转换的特殊视角来观察这几个虚词,见解颇为深刻,对我们...
关键词:《中国文法要略》 “之” “所”字 主谓结构 句法 名词化 谓词性成分 结构体 偏正结构 名词性 
古汉语句法转换问题——读《中国文法要略》的思考
《安顺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46-55,共10页袁本良 
零 引言 在上半个世纪出版的代表性语法论著中,《中国文法要略》以独树一帜的研究方法和结构体系显示了它在汉语语法研究史上的特殊地位。因此,在此书出版数十年后,当代语法学界仍认为“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文法要略》尤其能...
关键词:《中国文法要略》 汉语句法 句法结构 结构体 汉语语法 转换问题 《中国语文》 吕叔湘 转换法则 句法成分 
“流汗”治学的一代宗师
《北京教育(普教版)》1995年第Z1期77-78,共2页张伯华 王彩慧 
“流汗”治学的一代宗师张伯华,王彩慧一代宗师吕叔湘先生以其勤勉的笔耕和舌耕,为我们留下了一大批文质兼美的各类学术论文。拜读这些充满着真知的见的匠心之作,我们在为吕先生卓越的德才学识所折服的同时,也不能不为其下笔如有神...
关键词:语文教学科学化 语文课 《中国文法要略》 《古文观止》 中学语文教学 起草教学大纲 中小学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教材 语文教育 语文教师 
二十世纪中国语法学著作的出版
《中国出版》1994年第2期27-29,共3页吴长安 
二十世纪中国语法学著作的出版吴长安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产生了语法学的萌芽。如苟子“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探讨了名词与其代表的事物的关系。《公羊传》中“迁者何?其意也。迁之者何?非其意...
关键词:中国语法学 现代汉语语法 二十世纪 语法研究 《马氏文通》 文法革新讨论 《现代汉语》 中学语文教学 吕叔湘 《中国文法要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