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义

作品数:33被引量:6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濑户口律子李炜刘德辉马兴芳谢晓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大东文化大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语言研究》《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广西大学科研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许昌方言中的“叫”
《今古文创》2025年第5期110-112,124,共4页慕娇洋 
许昌方言中的“叫”作为动词一共有7种含义,作为介词主要是处置义和被动义,处置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把”,被动义相当于普通话的“被”。本文列出许昌方言“叫”的基本用法,详细分析“叫”的处置功能,且在许昌方言中“叫”与“让”的用...
关键词:许昌方言 “叫” 处置义 被动义 
腊罗彝语被动义的表达方式
《中国语言学研究》2022年第2期262-280,共19页卜维美 
腊罗彝语是话题型语言,其动词不存在被动态,被动义采用特定的句式结构来表达。腊罗彝语中最常用的被动结构为“受事+受事标记di31+施事+谓语部分”。使用受事标记是为了区分施受关系,明确动词的题元分配方式。除了使用特定的语序和受事...
关键词:腊罗彝语 被动结构 受事标记 复杂谓语 
浅析“让”的语义研究现状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12期187-189,共3页李会敏 
“让”作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具有动词和介词两种不同的词性。作为动词的“让”和作为介词的“让”分别具有不同的语义。文章从“让”的不同语义入手,对“让”的语义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探讨,并进一步分析其不足之处。
关键词:致使义 被动义 语义分析 
宜昌方言“尽(儘)”表被动探源被引量:3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36-40,共5页丁爱玲 
宜昌方言中"尽(儘)"是常用的被动标记。它最初表示"空"义,后引申为"尽管、任凭"弱使役义,由"尽管、任凭"义发展为"让"强使役义,最后从使役义发展为被动义,在宜昌方言被动句式中占据主要地位。
关键词:宜昌方言 尽(儘) 被动义 
“给”字长被动句的判定及其语义功能探析被引量:2
《汉语学习》2018年第6期102-112,共11页刘畅 张建民(导师) 
"给"字的多义性,以及词义间的模糊性,都给"给"字长被动句的判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给"字长被动句中"给"字被动义的实现,就需要依赖于句中其他成分的角色指定与格局补足。另外,相较于"给"字短被动句,"给"字长被动句具有...
关键词:“给”字长被动句 被动义的判定 语义功能 
常见病句辨析(七)
《语文世界(中旬刊)》2018年第10期41-41,共1页嘉行 
病句"被世人贻笑大方"《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10月30日第1版文章《陈水扁为什么光火?》,其中说道:"陈水扁非要打肿脸充胖子,以‘国家元首’身份搞什么‘过境’外交,却处处受到冷遇,已被世人贻笑大方。这难道不是举世公认的...
关键词:病句辨析 《人民日报》 国家元首 直接宾语 间接宾语 陈水扁 海外版 被动义 
表被动义的“给”字句的三个平面分析及其日汉机器翻译研究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35期171-173,共3页熊苇渡 
范晓与胡裕树先生合写的 《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 标志着三个平面理论的正式形成.即 在语法研究中要区分句法、 语义、 语用三个平面; 而在具体分析句子时, 又要将三者结合起来.这样, 语法分析才能做到形式与意义相结合、 静态与动...
关键词:“给”字句 三个平面 被动义 机器翻译 
哈尼语被动义的表达方式被引量:2
《红河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11-17,共7页李浩 刘建波 
哈尼语垤玛话没有严格意义的被动范畴,它不能通过动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句子的被动义,但它可以借助语序的调整、结构助词与体词组成的语法关系来表述被动意义,形成一种具有被动义的独立的句型,在语义上绝大多数具有完结性。哈尼语垤...
关键词:哈尼语 被动义 受事话题句 
英语语法教学与认知理念——以主动式表被动义结构为例被引量:1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12期140-141,共2页刘晋 曾卓 
衡阳师范学院院基金启动项目(14B33)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过分析英语语法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两种教学模式之利弊,对两者进行理论解析,并以具体教学实例,说明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英语语法教学活动。
关键词:语法 教学 认知理念 
“让/教/给”句使动义和被动义杂糅的形成和判定
《外文研究》2014年第2期9-17,104,共10页何玲 
上海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英汉复合结构的对比研究"(14HJ-00-022)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首先提出"让/教/给"句使动义和被动义的杂糅现象,然后结合前人对其他语言中这一杂糅现象的理论,验证这些理论对汉语相关现象的解释力。在发现前人理论分析汉语时的不足之后,本文试图对前人的理论做一些修订,以期完整细致地呈现该现...
关键词:“让/教/给” 使动义 被动义 杂糅 形成和判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