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读

作品数:93被引量:121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月婷孙伯君李如龙陈忠敏黄平文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语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实验语音学视角的梵语止音研究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2024年第3期79-91,共13页土登江永 青措 
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吐蕃藏文文献语料库的古藏语语音变异研究”(项目编号:23BYY091);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四部医典》诸版本比较的藏语语音及词汇史研究”(项目编号:21XYY012)阶段性成果。
止音是指梵文中的■符号“■”,在诸多记载梵文拼读法的藏文文献中,对它的读法的描述各不相同。纳塘译师班钦僧伽室利在《咒语读诵法略集》中认为,止音一般来说可读成或者猛厉断,在特殊的音变中还可以读为。觉囊根钦多罗那...
关键词:止音 拼读法 条件变读 非条件变读 语图 
试析反切古今变读转换规律
《西部学刊》2024年第12期80-83,共4页孙青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音结构的分析。反切规律古代反切转换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上可从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发现规律。但反切存在用于注音的切语用字繁杂不一,是间接拼...
关键词:反切 声母 韵母 声调 
安康湘语的亲属称谓变读——以“爷”“爹”为例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49-54,共6页刘艳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8M1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5ZDB106);陕西本科和高等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1BY025)。
安康湘语“爷”“爹”用改音的方法指称不同亲属称谓词的现象,既出现在当地的湘语区,也出现在当地的非湘语区。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不是忌讳或避嫌,而是为了避免同音后发生称呼上的混乱。
关键词:安康湘语 “爷” “爹” 变读 同音回避 
上古汉语变读别义中去声和浊辅音的标记功能
《语言研究》2023年第3期107-115,共9页谢维维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汉语中古音研究史”(19FYYB006);2022年度浙江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发展专项“中古标准语南北地域变体中的唇音演变研究”(22256202-Y);2022年度浙江理工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创新专项“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电影批评研究”(22256214-Y)。
传统研究对变读别义现象的分类既有句法层面的,又有语义层面的。同一种语音形式在标记对立且纷繁的语法意义时往往难以解释。着眼于句法-语义界面,去声的标记功能可归结为:呈现隐含论元、指派新论元、强调原有论元、凸显新论元,以上四...
关键词:去声 浊辅音 变读别义 标记功能 
“降”的音义考释与上古汉语变读规则
《语言科学》2023年第2期208-216,共9页王月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8BYY162)资助。
“降”原本是自主不及物的动作动词,其常见及物结构其实是使动用法;同时兼有“于”字结构、双宾A式两种用法。根据三条变读及句法规则:1)自主不及物的动作动词的使动从不变读,2)“V+非受事”动词变读去声,3)同一动词若同时进入“于”字...
关键词:上古汉语 异读 “降” “于”字结构 双宾式 主方—客方 
变读系统中的“比较”标记——上古汉语方位词的变读规律及不变读原因
《古汉语研究》2022年第4期32-43,127,共13页王月婷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异读’标记视角下的上古汉语双及物结构研究”(18BYY162)。
古汉语方位词的变读,前贤已多有研究,通常认为其变读记录动词。本文系统考察了先秦相关用例,发现:(1)方位词的大量动词用法并不变读;(2)相对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以及泛向方位词"旁"在表方位比较时变读去声("上"属逆构);(3)绝对方位词"...
关键词:上古汉语 方位词 变读 比较标记 
汉语变读别义的衰微及代偿机制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5期534-542,共9页谢维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FYYB0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YY071);浙江省教育厅高校国内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FX2021002)。
变读别义是汉语形态相对发达的上古时期派生新词的一种特殊方式。随着形态的渐趋衰微,这种别义方式也变得不再能产。变读别义的衰微是语音、词汇、句法、语义互动发展的结果,在单音词复音化趋势的冲击、词义演变、语音演变等因素的共同...
关键词:变读别义 衰微 单音词复音化趋势 词义演变 语音演变 语用价值 
徐州一带“■汤”中“■”的本字考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22年第1期108-117,282,共11页史艳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原古都城市圈今官话、晋语的深度调查与语料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1BYY075)的阶段性成果
徐州“■汤”中“■”系坊间俗字。“■汤”之前曾写作“糁汤”,不过“糁”并非“■”的本字。文章使用方言考本字方法考证出“■”本字为“■”。“■”是“碎麦”之义,这与“■汤”制作时必须加入麦仁相吻合。“■”,中古假开二生母...
关键词:■汤 考本字  语音变读 
北方民族语的“番式”变读与语音构拟被引量:1
《民族翻译》2021年第3期82-87,共6页孙伯君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团队项目“基于汉语通语与方言研究的番汉对音数据库建设”(20VJXT016)的阶段性成果
存世各种古代民族语与汉语、非汉语对音文献中涉及很多"此方无"音节的标音,由于语音系统的差异,民族语或多或少会出现基于本族语语音特点的"番式"变读。本文在梳理这些变读规律的基础上,对这些民族语的音节结构特点进行归纳与分析,并指...
关键词:契丹语 女真语 西夏语 番汉对音 
从淄博方言看聊斋俚曲的儿化问题
《现代语文》2020年第10期4-9,共6页董绍克 
淄博方言的儿化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张店东部及临淄有卷舌动作的儿化韵;另一种是淄博的南片、西片、西北片虽然没有卷舌动作的儿化韵,却有一种特殊的类似“儿化”的现象。它是通过直接改变韵母读音来实现的,因其较为特殊而被称为淄...
关键词:聊斋俚曲 淄博方言 儿化韵 韵部 变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