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气质

作品数:105被引量:6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红曾新安杨国荣宁新昌彭林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贵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朱子“为学变化气质”论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38-51,165,166,共16页赵金刚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21DTR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2&ZD036)。
宋儒讲的种种功夫都可以指向气质的变化,以功夫对峙气质,在宋代理学家的思想结构中是一种必然。可以说,“变化气质”在理学的功夫语境中是统摄性、含摄性的概念,在思想结构上不可或缺,这一点在朱子思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考察“变化气...
关键词:为学 变化气质 工夫 德胜气质 人心道心 
林泉理想,与古为徒——浅谈我的创作理念
《美术界》2024年第10期60-63,共4页蒋雯 
一、山水性情与林泉之志对于山水画家而言,生活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于他与自然的关系上。生长于都市的我们已不像古代山水画家那样推开门便是山川一片,也不可能像他们那样整日对坐大荒。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是在心中修篱种菊、遥想...
关键词:绘事微言 古代山水画 山水画家 变化气质 创作理念 天开图画 
试论王阳明心学视域下的养德养生思想
《中州学刊》2024年第10期107-114,共8页徐仪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编中医哲学思想通史”(20&ZD032)。
王阳明在其心学视域之下,提出了养德养生并举的思想。首先,他认为“有志于圣贤之学,惩忿窒欲,是工夫最紧要处”,所谓“惩忿窒欲”,是借儒家经典《周易》的权威来宣示养生养德的要道。他指出提升道德和增进学问,必须如同自己有疾病在身,...
关键词:王阳明 养德养生 惩忿窒欲 变化气质 致中和 
论北宋理学家的琴学义理观——以邵雍、周敦颐、张载的琴学义理观为例
《朱子学研究》2024年第1期281-293,共13页雍树墅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项目“先秦儒家乐教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探索”(2021SJB0259);校级人才引进项目“宋代琴学中道德教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21SKYJ123)阶段性成果
古琴作为儒家乐教思想的一种载体,其发展命运与儒家思想的兴衰程度是成正比的,儒学兴则琴学义理盛。北宋理学家不乏通音律、擅抚琴者,他们通过闻道、悟道、乐道的方式去探寻琴学义理。邵雍提出“以琴洗心”的琴学义理观,认为以“无弦琴...
关键词:北宋理学 琴学义理 变化气质 乐教 
王阳明的理气一体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198-206,共9页龚晓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阳明学知识论问题研究”(21BZX068)。
朱熹就“物”而言理气关系,“理”为形而上的“生物之本”,“气”为形而下的“生物之具”。这种形上与形下的二分带来诸多理论上的困难:其一,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逻辑上,理气先后问题均难以得到圆满的阐明;其二,基于气禀而言善恶的分化...
关键词:阳明心学   变化气质 
阿罗频多思想与徐梵澄的精神哲学——也谈章太炎·鲁迅·徐梵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167-174,共8页孙波 
从章太炎到鲁迅再到徐梵澄,是现代“心学”即精神哲学之一脉的传承与发扬。章氏从唯识学楔入,但“心”的结构未尝打开。鲁迅自“超人”说立起,他将“心”分解为“神思”与“学”,成其为对立统一的关系,然而仍未达到“心”之结构的关系整...
关键词:精神哲学 知觉性 变化气质 仁与义 心灵与性灵 
于无声中变化气质
《中学生天地(高中综合版)(B版)》2023年第6期19-19,共1页黄家光 
我一直以为,人在一生中,有些时段会颇具特殊意味。高中3年,我处在“十字路口”“十字路口”的另一种表述是迷范。我在乡下生活了15年,县城对我而言就是城市,一个乡下人进城后该如何自处,隐约困扰着我。我只会老家的方言,语言的隔阅使我...
关键词:十字路口 稚气未脱 变化气质 
将读书行动融入学校教育教学
《中国民族教育》2023年第6期7-9,共3页吴欣歆 
在我国的文化传统里,能够在文化上承前启后的读书人被称为“读书种子”,这个比喻实在精当。生物学意义上的“种子”,萌发前要“吸胀”,通过吸水的方式膨胀到一定的饱和程度,为发芽奠定基础;文化发展意义上的“种子”在读书中吸取知识,...
关键词:饱和程度 读书种子 变化气质 学校教育教学 潜移默化 生物学意义 读书人 增长才干 
读书:变化气质,沉淀灵魂
《应用写作》2022年第11期64-64,共1页晓东 
古人曾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
关键词:锻炼 变化气质 读书 精神状态 
变化气质 成乎人文——马一浮的书法教育观
《荣宝斋》2022年第6期6-41,共36页刘超 
马一浮(一八八三-一九六七)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幼年习儒家经典,十六岁时参加绍兴县试,名列榜首,一举成名。表年时学西文,办翻译社传播西方文化,受雇清政参加第十二届世界博览会兼办留学生监督公署工作。
关键词:变化气质 熊十力 马一浮 儒家经典 梁漱溟 世界博览会 教育观 留学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