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

作品数:41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郑晓龙曲艳张玉新郑红华王洁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学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文教资料》《学语文》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杜甫诗的时空视角和生命意识——从《杜甫诗三首》说起
《中学语文》2020年第21期41-44,共4页刘丹 
在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的备课过程中,笔者对《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的首联"生长明妃尚有村"的"尚"字产生了一些疑问。在此,笔者试作一番探究,并对杜甫诗作中的时空视角和生命意识进行深入发掘。
关键词:杜甫诗 首联 备课过程 生命意识 时空视角 咏怀 《杜甫诗三首》 人教版 
以“言”为据,理解古诗词——以《杜甫诗三首》为例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2019年第8期17-17,共1页谭世芬 
在创作古诗词的过程中,作者往往是通过语言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可以说,语言是树干,形象、情感则是树干上茂密的枝叶和盛开的鲜花。因此,教师要从作者的语言入手,让学生明词意,明句意,理解古诗词。一、逐字翻译,引导学生适时想象人...
关键词:古诗词 《杜甫诗三首》 王昭君 
知杜甫其人,赏杜甫诗歌——《杜甫诗三首》超前阅读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9年第5期25-27,共3页胡善恩 冬日问影(图) 
杜甫,出身于世家大族,七岁就能写诗,九岁编过诗集,才华横溢,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生颠沛流离,漂泊无依,报国无门。他是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今天,我们就以他的三首诗为...
关键词:杜甫 阅读 诗歌 现实主义 诗人 
谈语文课的教学设计——以《杜甫诗三首》的教学设计为例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186-187,共2页王洁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辅以科学的课后自主作业,会助推学生思维的养成和提升,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获得一节课长久的效益。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教学设计 作业 
乱世中的踽踽独行——《杜甫诗三首》意象赏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年第9期50-51,共2页李庆林 
杜甫诗歌意象的选择与他诗歌的整体基调是相辅相成的,其密集的意象使用也与杜甫的诗歌风格相得益彰,他是乱世之中的踽踽独行之人,悲悯苍生的情怀融汇在诗作的字里行间,值得学生用心体会和揣摩。
关键词:杜甫 意象 沉郁 悲悯苍生 
孤独老人的家国情怀——探寻《杜甫诗三首》的情感美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年第1期68-69,共2页郑红华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年轻时的杜甫是一个有雄心和气概的人。可科举的失利、仕途的不顺、时局的动荡使他难以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社会理想。晚年的杜甫漂泊异乡,流寓夔州时,面对万里江天、孤独的飞鸟、衰败的枯树,...
关键词:杜甫 孤独 情感 国情 老人 
意得神传 笔精形似——《杜甫诗三首》炼字炼句例谈
《语文教学研究》2018年第1期14-16,共3页刘玲 
杜甫是语言的巨匠,炼字的大师。他的诗歌创作思想核心是讲究传神,论诗论画都重在一个“神”字。为了达到“意得神传,笔精形似”的艺术水平,杜甫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一诗中说“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在《解闷》...
关键词:《杜甫诗三首》 炼字 形似 句例 创作思想 艺术水平 “神” 大师 
在诵读中感受沉郁顿挫——《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节选)及评课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7年第10期28-32,共5页张玉新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高中语文网络教研微生态构建研究”(ZD17219)
一、课堂实录(学生默写古诗)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杜甫诗三首》,共同探讨怎样读古诗。上课之前,我对同学们做了一个调查,一共留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从小学到现在学了杜甫的哪些诗?第二个问题:你对七律这种诗体有哪些了解...
关键词:语文教师 课堂实录 杜甫诗 张老师 《登高》 沉郁顿挫 
《石壕吏》教学设计
《语文天地(初中版)》2017年第10期40-41,共2页陈建霞 
《石壕吏》是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0 课《杜甫诗三首》中的最后一首,全诗虽只有120字,但是叙事完整、情节曲折,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清代诗人袁枚有诗评价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实乃一语中的.这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通...
关键词:《石壕吏》 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 现实主义诗歌 清代诗人 情节曲折 广大人民 安史之乱 
情发于中,言无所择——张玉新教授《杜甫诗三首》课堂实录学习实感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7年第10期36-37,共2页胡欣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重点课题“高中语文网络教研微生态构建研究”(ZD17219)
杜甫的名篇《登高》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对教师的教学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在深入学习了张玉新教授教学《登高》的课堂实录后,笔者对课堂的'语文观''师生观'有了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语文观 师生观 教学风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