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笺疏》

作品数:19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艳红徐朝东任继昉郭珑徐道彬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人词源研究成果的特点及评价
《汉字文化》2013年第1期60-62,共3页甘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清人小学注疏五种词源研究语料库建设及研究"(项目编号11YJC74002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资助项目"清人小学注疏所涉词源研究材料专题研究"(项目编号2011057)资助
传统词源学注重从文献语言出发并以汉字为线索,以古音音系为工具,以此进行汉语词源研究。小学专书的训诂及其注疏对于考证词源关系最为合适。“尤其是清人对小学专书的训诂,本身既含有小学专书的训诂,又有疏证这些训诂的典型文献材...
关键词:研究成果 词源学 清人 《广雅疏证》 评价 《说文段注》 《方言笺疏》 词源研究 
小议《方言笺疏》中的同源词系联被引量:1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1年第8期151-152,共2页罗墨懿 
本文针对清代钱绎的《方言笺疏》中的同源词系联问题提出了一点疑问。笔者同意蒋绍愚、王力、陆宗达和王宁等先生的观点,认为对同源词的判定不应只凭"音同(近)"和"义通"两个条件,还应追溯其是否是"同一语源",并列举《方言笺疏...
关键词:《方言笺疏》 同源词 语源 
论钱绎《方言笺疏》对戴震学术的继承与发展被引量:1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88-91,共4页徐道彬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资助项目:2009SK071ZD
戴震倡导以文字声训贯通经史研究,其《方言疏证》就是这一主张的切实体现和具体成果,在清代语言学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影响。钱绎的《方言笺疏》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方言疏证》的注释方法和材料,最重要的则在于发扬了戴震治学实事求是...
关键词:清代小学 方言笺疏 方言疏证 学术方向 治学方法 
钱绎《方言笺疏》的训诂特点
《学术论坛》2005年第6期151-154,共4页郭珑 
《方言笺疏》训释词义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引用大量文献训诂资料考证《方言》所收各地方音语词的意义,并疏通补证前人注释;同时注重以声音贯穿训诂考释方音语词的语源流变,析假借,通语转,辨异形。《方言笺疏》注释和研究的方法体现了清代...
关键词:方言语词 训诂 特点 方言笺疏 
《广雅疏证》《方言笺疏》中“乘”的释义指瑕被引量:1
《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1期106-108,共3页李艳红 
本文就《广雅疏证》与《方言笺疏》中“乘”的释义作出分析,全面地考察了“乘禽、乘马、乘矢、乘壶、乘韦”之“乘”在上古文献中的应用情况,从而得出结论:“乘禽”之“乘”,其义为“二”,而“乘马、乘矢、乘壶、乘韦”之“乘”,其义为...
关键词:《广雅疏证》 《方言笺疏》 “乘” 词义 “四” 
论《方言笺疏》中的“古同声”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130-134,共5页王宝刚 
清代钱绎《方言笺疏》中的“古同声”是用来沟通两个或两个以上被训词音义关系的声训法。“古同声”具体表述形式大同小异 ,但其涵义基本一致。大多数“古同声”具有比较近的语音关系。这说明钱氏运用“因声求义”这一理论武器进行训诂...
关键词:《方言笺疏》 训诂材料 古同声 钱绎 声训 语音关系 训诂学 
《方言笺疏》同族词的研究方法及其评价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年第5期46-48,64,共4页徐朝东 
本文对钱绎的《方言笺疏》系联同族词的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归纳 。
关键词:系联同族词 研究方法 评价 
《方言笺疏》校勘评议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69-76,共8页刘川民 
本文从校勘方法、校勘中存在的问题和对后世的启示等方面,对清钱绎、钱侗《方言筹疏》的校勘作了评议。文章认为,在校勘方法中,钱氏依据字形、字音、文义,对汉扬雄《方言》的各种传本及后代研究《方言》的著作进行了校理。钱氏在校...
关键词:钱绎 钱侗 《方言笺疏》 校勘方法 价值 评议 
中国语文传统的范式变革——论扬雄的《方言》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74-80,共7页申小龙 
汉语的方言歧异现象在周秦时代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战国策·秦策》载:“周人谓鼠未腊者朴,郑人谓玉未理者朴。周人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朴,乃死鼠也。因谢不取。”《左传·文公十三年》载:“秦伯师于河西,魏人...
关键词:《方言》 中国语文传统 扬雄 方言地理学 方言词汇 《尔雅》 经学化 书面语言 《方言笺疏》 方言分区 
警惕“蜩梁”之类进入词典
《辞书研究》1998年第3期98-99,共2页王瑾 
有些被编入汉语辞书中的“词”,其作为“词”的资格其实有待于进一步审定。这里举几个例子:蜩梁蝉的别名。《诗·大雅·荡》“如蜩如螗”唐孔颖达疏:“《释虫》云:蜩、蜩螗。舍人曰:皆蝉也。方语不同,三辅以西为蜩梁,宋以东为...
关键词:《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 《方言》 《史记》 孔颖达 司马贞 《方言笺疏》 《尔雅》 汉语辞书 编纂质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