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

作品数:156被引量:71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韩高年刘晓娟顾易生陈松青万光治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贵州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人工智能在中职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国殇》的教学为例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4年第21期0155-0157,共3页孙涛 
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认知方式、思考习惯以及日常生活模式。古诗词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由于时空差异、学生自身理解浅层化、部分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依旧按照传统教学模式灌输式教授古诗词,导致学生难以深入...
关键词:人工智能 中职古诗词 《国殇》 
厉祀、殇祀与《国殇》《礼魂》的祭义
《中州学刊》2023年第12期144-149,共6页曹胜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土地祭祀与早期中国乐歌的生成”(20FZWA010)。
周有七祀制度,王祀泰厉、诸侯祀公厉、大夫祀族厉,以厉祀祭祀无后者。殇祀则祭祀二十岁以下的殇者,使其附先祖从食。二者皆以祭祀的方式,使其魂有所归而不为祟。兵死者不入兆域,通过集体安葬而享受祭祀。楚有厉神,又有武夷掌兵死者,皆...
关键词:厉祀 殇祀 《国殇》 《礼魂》 祭义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古代诗歌教学探究——以《国殇》为例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2年第1期20-21,共2页宋艳茹 
诗歌教学,特别是传统文化经典篇目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词语的理解上,但撇开词语的认识和理解,一味从“文”的角度来理解,也不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规律。本文意图探索以学习任务推动课程学习,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学生深入...
关键词:任务驱动 立德树人 核心素养 
“大奇至美——徐悲鸿经典作品展”开幕
《美术教育研究》2022年第2期6-6,共1页
不久前,"大奇至美——徐悲鸿经典作品展"在徐悲鸿美术馆(重庆)开幕。展览以"大奇至美"为主题,取自徐悲鸿一生秉持的"绘画虽是小技,但可以现至美,造大奇,非锲而不舍、勤奋苦学不易成功"艺术理念。展览将原作展出、史料文献、实景还原、...
关键词:廖静文 油画作品 徐悲鸿 史料文献 素描 自画像 美术馆 《国殇》 
伟利《国殇》重译的生态翻译学解读
《译苑新谭》2021年第2期124-131,共8页高宁 田传茂 单存超 
中国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楚辞》百年西传得失与中国典籍的译介路径研究”(18BYY032)的相关成果
亚瑟·伟利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翻译家和汉学家,他的汉诗英译作品在西方汉学界享有盛誉。伟利两次翻译《国殇》。本文拟结合翻译适应选择论的核心思想,运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从"翻译即适应选择""译者中心""汰弱留强""译有所为"四...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翻译适应选择论 伟利 《国殇》 重译 
明确目标路径,力求动态生成——以《国殇》的教学为例
《新课程导学》2021年第27期56-57,共2页王忠宝 
课文只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和教师教学的工具,并不能提供教学策略。为此,教师必须自己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依据课文的文体特征、文本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路径,搭建学习平台,创设优质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体悟、展示,在教学互动中提升学科...
关键词:《国殇》 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 
亮起来了,你的名字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2021年第8期34-35,共2页杜文超 段慧(指导) 
"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我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毛泽东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的,英雄的名字,应该永远亮在历史的天空。英雄是什么?英雄应是屈原在《国殇》中的"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
关键词:王二小 以身许国 《国殇》 八路军 名字 
中国古军旅诗歌的特点及影响探析——以《国殇》为例
《视界观》2021年第15期0202-0202,共1页李剑峰 
古代中国,朝代更替,战争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随之产生的中国古代军旅诗在盛唐发展至高潮。古代中国并没有专职的战地记者和记录军事行动的专属媒体,因此军旅诗歌一定意义上即是我国古代的军事新闻作品,我们得以从军旅诗歌的记录中一窥...
关键词:军旅诗歌 国殇 战争观 
“听说读写思”思维下的大学语文诗歌教学——以《诗经·黍离》与屈原《国殇》比较阅读为例被引量:1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2期69-72,共4页罗娜 
广东省高职教育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度教学研究项目:基于“听说读写思”框架下大学语文的多模态叙事教学建构(2018T27)。
在大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让从教的老师每次必须思考的问题核心即是:什么是大学语文,大学语文教什么?老师在阐释过程中,努力解读开设大学语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翻开相关大语教材,教材的设置和多数高中语文课本类似,文本还是集中倾向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大学语文 老师 听说读写思 文学经典 《国殇》 语文诗歌教学 阐释过程 
如何理解“霾两轮兮絷四马”
《语文教学之友》2020年第9期46-46,共1页叶春雷 
屈原《国殇》中"霾两轮兮絷四马"这句诗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指战车的车轮陷入泥中,驾车的马被弄乱的缰绳和套索绊住了脚,这意义是被动的;一种认为是指统帅下令将战车埋入泥土中,用缰绳绊住马腿,不使之移动,这意义是主动的。分析论证...
关键词:《国殇》 誓死不屈 系马埋轮 尚武精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