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

作品数:113被引量:4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刘殿祥南治国张璐李婷刘祥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从生命诗学视角解读闻一多的《红烛》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3年第9期35-37,共3页张光焱 李汉桥 
2021年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灾害伦理与中国当代文学创伤叙事研究”(编号21Y253)。
闻一多的诗文创作与生命体验是水乳交融的,无论是在诗歌创作、艺术思想,还是在人生追求上,“生命诗学”都是一个关键视角与核心概念。本文将围绕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材中的《红烛》展开诗歌鉴赏与文本细读,分别从“红烛”意象与自由本性的...
关键词:红烛 闻一多 生命诗学 
谱一曲青春奉献之歌——《红烛》备教手记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5期104-109,共6页尹钊东 
这首诗可以看作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
关键词:咏物诗 自我形象 《红烛》 人生态度 托物言志 生活情趣 人文思想 
新诗教学的四重准备——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谈起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7期39-43,共5页张毛毛 
新诗是统编本教材的起始内容,特别是本次新入选的几篇诗歌,在文学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诗的称呼是相较于古典诗歌的,它带来的文学变革不仅仅是形式、节奏、意象,还有语言、审美方式等。基于以上原因,学生面对新诗,会有一定的困...
关键词:古典诗歌 文学变革 审美方式 《红烛》 新诗教学 峨日朵雪峰之侧 读不懂 教师教学 
从闻一多《红烛》看“烛”的文学形象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6期116-117,共2页赵晨光 
闻一多的《红烛》是其第一部诗集的同名序诗,也是其代表作,无论是从体裁来看,还是从思想内涵来解读,都堪称经典之作,彰显了闻一多作为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的渊博知识和昂扬斗志。教师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对文本结构特点和主题奉献...
关键词:古典诗歌 《红烛》 现代诗人 文学形象 李商隐 序诗 意蕴美 昂扬斗志 
闻一多《红烛》的诗化、直白语言解析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4期98-99,共2页张庆凤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五四"以后改名为一多。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美、...
关键词:《红烛》 绘画美 新月派 诗的格律 《死水》 爱国主义者 黑暗现实 诗歌表现 
浅谈《红烛》中物与人的融合被引量:1
《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期158-158,共1页朱婷 
统编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课新诗专题,选入了闻一多的《红烛》。开篇第一节提及作为“物”的红烛与“诗人”形象的关联: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关键词:统编教材 高一语文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红烛 闻一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