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双螺旋模型

作品数:28被引量:3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相关作者:郭晓强唐有祺张永清薛勇彪高翼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军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遗传》《百科知识》《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基金: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自制实物模型的深度教学实践——以"自制简易DNA双螺旋模型"为例被引量:1
《中学生物教学》2022年第15期28-29,共2页冷长凤 
生物学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意识,而建模与模型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自制简易DNA双螺旋模型"为例,分析阐述如何依托于自制实物模型来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制实物模型 深度教学 DNA双螺旋模型 
依托于自制实物模型认知的高中生物深度教学实践——以“自制简易DNA双螺旋模型”为例
《教学考试》2020年第51期26-28,共3页余中宾 罗伟 
2019年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优化研究”(JK19105)
模型与建模是科学思维素养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深度学习理论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有挑战的学习议题,并具有对复杂概念或知识进行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的高阶思维。生物模型是高中生物教学中重要的知...
关键词:深度教学 高中生物 高阶思维 深度学习 实物模型 生物知识 生物模型 知识载体 
遗传学:生命科学领域的引领学科被引量:12
《遗传》2018年第10期791-793,共3页张永清 薛勇彪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遗传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基础核心学科。1866年,孟德尔发表《植物杂交实验》,开启了经典遗传学研究的大门,其提出的遗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迄今仍是不断被证明的经典定律。1953年,沃森和...
关键词:经典遗传学 生命科学 DNA双螺旋模型 分子遗传学 DNA重组技术 PCR技术 分离定律 会员代表大会 
从一个“村”看一个国家的未来 写在中关村改革发展40年之际
《中亚信息》2018年第5期20-27,共8页李斌 陈芳 余晓洁 季小波 盖博铭 阳娜 胡喆 吉宁 
北京中关村,伫立着一座金光闪闪的现代雕塑:DNA双螺旋模型《生命》,昭示着中国人对破解生命之谜的憧憬。1978~2018年,40年时间弹指一挥间。两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多家上市公司、一批独角兽企业……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到"新...
关键词:北京中关村 高新技术企业 DNA双螺旋模型 改革 自主创新 上市公司 产业开发 技术革命 
序言
《生物工程学报》2015年第6期F0002-F0002,I0001,共2页杨胜利 
1953年Watson和Crick报道的DNA双螺旋模型把生命科学推向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上世纪70年代涌现的重组DNA技术和杂交瘤技术引领了生物技术进入了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为四大技术平台的现代生物技术时代,使生物技术发...
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 DNA双螺旋模型 生物技术产业 重组DNA技术 序言 杂交瘤技术 分子生物 生命科学 
纸折DNA双螺旋模型的方法
《中学生物教学》2015年第1期84-85,共2页孙晓燕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自1953年诞生以来,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从中学到大学,众多的生物教师,一直致力于如何将DNA双螺旋结构直观地介绍给学生,为此各种自制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众多的模...
关键词: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螺旋模型  生物教师 克里克 生物学 大学 中学 
DNA双螺旋模型的建构被引量:1
《中学生物学》2013年第8期9-11,共3页丁征 
引导学生尝试建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已成为高中生物必修2“DNA分子结构”教学中常用的手段。课堂上学生通过制作物理模型,再现难以直接观察到的DNA分子结构,对DNA为双螺旋结构的概念进行具体化,从而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
关键词:DNA分子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螺旋模型 引导学生 物理模型 教学 生物 高中 
封面说明
《大学物理》2013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秦克诚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生物细胞内的遗传信息载体DNA(去氧核糖核酸)结构的双螺旋模型,今年是60周年.DNA双螺旋模型的建立是20世纪科学的一件大事,它是20世纪自然科学四大模型之一(另外三个是宇宙学标准模型、粒子物理学标准...
关键词:DNA双螺旋模型 封面 去氧核糖核酸 标准模型 自然科学 粒子物理学 信息载体 分子水平 
DNA双螺旋模型建立过程及其哲学思考被引量: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45-49,共5页何振辉 
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课题(NO:20111057);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NO:201108064)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回顾DNA双螺旋模型建立的背景和过程,科学家Waston和Crick获得成功的因素不外乎:正确的科学方法、学科的交叉与融合、科学家完善的知识结构、良好的科研合作。青年科...
关键词:模型 科学方法 学科交叉 知识结构 DNA双螺旋 
科学往事:纪念DNA双螺旋模型
《今日科苑》2011年第12期129-132,共4页田松 
50多年前,沃森和克里克共同提出了日后被追认为分子生物学诞生标志的DNAg^L螺旋模型,并于1962年与维尔金斯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关键词:DNA双螺旋模型 科学 分子生物学 克里克 医学奖 生理学 诺贝尔 沃森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