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音法

作品数:29被引量:4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陈冠英王理嘉王晓刘强姜国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长春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外国语文》《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语文建设》《民族语文》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学生为何如此热衷“中式标音法”
《新课程》2019年第10期95-95,共1页李维勤 
在平时的词汇教学中,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中式标音法”成为孩子学习英语单词发音的“独门招数”,受到孩子们的“热捧”。尽管广大一线英语教师都极力反对此种做法,但是孩子们仍是乐此不疲。旨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平时的教学观察...
关键词:小学英语 “中式标音法” 原因探究 危害 
中国盲文出版的发轫与发展被引量:2
《现代出版》2015年第2期73-74,共2页王晓 
中国盲文出版的历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世纪末期的发轫阶段,西方新教传教士将西方铅印技术引入中国,他们为了传教目的兴办盲童学校,并开创了盲文出版;第二个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盲文出版实现了工业化和信息化。
关键词:盲文出版 数字标音法 出版技术 
关于《汉语大字典》“蚌”、“(魚丙)”的注音
《汉语学报》2005年第2期51-52,共2页辛平 
  《中国语文》2001年第3期刊载的魏钢强《〈汉语大字典〉反切注音存在的问题》一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汉语大字典》注音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对文中"蚌"、"(魚丙)"二字的有关论述有一些不同看法,下面略陈鄙见,就正于作者和读者.先...
关键词:《汉语大字典》 体例 反切 《广韵》 标音法 正体字 今音 
宋元史籍中女真语的标音
《民族语文》2004年第4期43-50,共8页孙伯君 
本文参考已有的《元朝秘史》和《女真译语》对音汉字复原古代蒙古语、女 真语语音的标音法,讨论宋元史籍中女真语对音汉字的基本标音规则。
关键词:女真语 《元朝秘史》 《女真译语》 标音法 史籍 语音系统 宋朝 
五四时期关于专用名词的音译标音法的讨论被引量:1
《外语与翻译》2003年第3期7-13,共7页朱志瑜 
译名混乱不统一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个大问题,可以说是中国翻译的“特色”。从佛经翻译开始,历代学者都在为统一译名而努力。五四时期出现了关于专用名词音译如何标音的一场辩论。针对当时译名混乱的情况,翻译学者或在理论上或在实践...
关键词:五四时期 专用名词 音译 译音对照表 陈独秀 林语堂 许地山 
浅析反切被引量:2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67-69,共3页高文辉 姜国 
在古代没有音标字母的条件下 ,我们的先人在东汉末期就使用反切为汉字标音 ,这不能不说是汉字注音史上一大进步。在浩如翰海的经典文献里 ,较为科学 ,使用得最为广泛的标音法“反切”。
关键词:东汉末期 反切 汉字 注音 标音法 被切字 声母 韵母 语音 
古代的汉字标音法
《文史知识》2001年第1期107-112,共6页王兴佳 
汉字不是拼音文字,但是为汉字标音的方法古已有之。最早的汉字标音法主要有下列几种。(一)譬况的说法。如公羊宣八年《传》,何休注云:“言‘乃’者内而深,言‘而’者外而浅。”(二)使用假借字。《说文解字》中说,假借就是“本无其...
关键词:古代 汉字 标音法 假借字 形声字 反切法 
《术语工作 原则与方法》新版本读后感被引量:1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1999年第4期4-6,共3页全如瑊 
虽然西方国家对术语学的发展曾作出重大贡献,但他们的成就主要限于工业产品的术语。比较起来,中国在基础科学的术语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指称自然现象的基本术语要远比描述按既定规格制造的工业产品的名称难于处理。但长期以...
关键词:个别概念 本质特征 转写法/标音法/意译法 
英语标准音、标音法及Gimson体系被引量:15
《外国语》1999年第3期50-56,共7页陈冠英 
本义围绕Gimson音标体系(EnglishPronouncingDictionary,14thEdition,1977)的产生,对英语标准音的发展和变化以及标音方法的演变等进行了历时性的探讨,重申了Gimson的标音体系取代Jones体系的必要性。文章着重比较了这两种体系在...
关键词:英语标准音 标音法 吉姆逊体系 
法国广告语言的现状被引量:1
《法语学习》1997年第2期11-12,共2页柳玉刚 
关键词:法国 广告语 标音法 后缀 英语词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