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语

作品数:107被引量:10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孙靖刘红梅王东风陈创生李华平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嘉应学院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好书读来但觉闲
《当代人》2021年第7期60-64,共5页张小放 
1我和穆涛兄是多年的老朋友。昨晚,我在家一边吃酒,一边拜读穆涛兄的文章《觉悟》。我说:高家庄,马家河!高,实在是高。山荆一边撩发一边笑。这把年纪,忽然找到恋爱的感觉。我给穆涛兄留言:“高僧只做平常语,好书读来但觉闲。”坦白说,...
关键词:山荆 高家庄 《觉悟》 平常语 好书 
敢为常语谈何易
《中华诗词》2020年第10期71-71,共1页赵金光 
格律诗走人清代,出现一些求奇、求生、求涩的诗人。他们主张:“避俗就奇,避熟就生,避速求涩”。同光年间,一部分人倡导“幽峭”,另一些人则主张“生涩”。幽峭,即隐僻峻峭。生涩,则干枯涩滞。
关键词:格律诗 幽峭 同光年间 生涩 
真理:英汉日常语用释义的比较及其价值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30-33,共4页汤广全 
湖北省级教改课题“基于教师职业核心素养的‘教育+学科’混合培养模式构建”(201634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儿童哲学中国化20年的探索与贡献研究(1997~2017)”(19YJA880054)
真理在英汉日常语用释义中既存在相容的一面,又存在不同的内涵,表征着不同文化个性化的民族特质。对真理进行英汉日常语用释义的比较能够廓清真理的内涵,开阔我们的文化视野,完善真理标准,发展科学事业,有利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有利于推...
关键词:真理 释义 哲学 马克思主义 
诗家不作寻常语,乱世漂沦发楚吟——杜甫诗《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赏析
《语文月刊》2018年第11期84-85,共2页苏凯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关键词:杜甫诗 江东 赏析 乱世 
高僧只作平常语,好书读来但觉闲
《新作文(中学生适读)(高中版)》2018年第1期72-72,共1页黄语轩 
手中翻着的是—本考试杂志。读到最后—页,一句话赫然跳入眼帘:高僧只作平常语,好书读来但觉闲。
关键词: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反常语的译与解——兼论基于翻译实践的中西译论互补被引量:1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87-93,共7页孙靖 
反常语不仅常见于文学作品,在非文学文本中也常有运用,国内和西方学者对这种特殊的语言表现手段皆有关注和讨论。钱锺书先生在《谈艺录》中专门提起这一现象,称之为"反常之语言";美国学者刘易斯剖析了翻译中不同于"常语"的"反常语"现象...
关键词:反常语 反常的忠实 非常译 中西译论 
杜诗“无一字无来处”说的注释学思辨被引量:5
《河北学刊》2017年第2期102-107,共6页谢思炜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至唐代诗歌词语演变研究>(16BZW048)
宋人所提出的"无一字无来处"说,反映了在杜甫诗歌被奉为经典后对其提出的注释学要求。它在强调杜诗词语来源丰富的同时,又指出其用字的谨严,代表了宋人对杜诗的认识,并且对宋及宋以后的杜诗注释产生很大影响。但这一说法是否完全符合杜...
关键词:杜诗 《文选》学 自作语 常语 
浅析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被引量:2
《现代交际》2017年第6期112-113,共2页孟显状 
李清照的词婉约、清爽、忧伤、深邃,讲求韵律优美,诉说真情实意,擅长白描手法,融会家常之语。前期写作的重点是描述少女、少妇的日常生活,写的多是闺中之情,有对爱情的憧憬和对离别后的思念苦楚。后期则多是感叹身世,也有想念故土之意,...
关键词:易安体 韵律美 真挚情 白描法 家常语 
寻常语亦诗家语——读慧心的几首绝句感言
《中华诗词》2016年第11期47-48,共2页高昌 
风云激荡之壮,自是奇美;云淡风清之幽,也见情怀。错金镂彩之辞,固然眩目,菊素兰清之句,也能动人。
关键词:感言 绝句 慧心  情怀 
最“近”的诗意
《诗歌月刊》2016年第7期46-46,共1页燎原 
作为首届鲁迅文学奖的得主,张新泉的写作是一种平凡的写作,结实的写作,这种结实在于他将人生经验洞察力上绝对的锐利,收聚在骨髓中,不示血刃,不露锋光,由此而呈现为真言,即是那种大化流行境界上的平常语。这因而又使他写作中某些重要的...
关键词:露锋 张新泉 理论认知 常语 鲁迅文学奖 批评界 人生经验 中国当代社会 在路上 表现空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