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扩展

作品数:64被引量:19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李洁杨彬孟昕黄伟红刘正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基于味觉词“酸”的词义扩展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汉字文化》2025年第2期98-100,共3页周宪 
本文梳理了“酸”的词义扩展和文化内涵,揭示了其在味觉、触觉、视觉及情感、生理、社会、文化等多语境中的多重含义。针对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了基于语境、循序渐进、互动交流和文化融入的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理解和运用“酸”的能力,...
关键词:味觉词 “酸” 词义扩展 教学 策略 
汉语味觉词“甜”词义扩展研究
《汉字文化》2024年第4期19-21,共3页陈哲卿 王婀娜 
味觉词是基于人类味觉体验来描述人类味觉感知的词汇,是人类语言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语言的发展,“甜”作为基本味觉之一,其词义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甜”的词义得到了扩展,成为了典型的多义词。本文借助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
关键词:“甜” 词义扩展 味觉词 语料库 
概念隐喻对英语介词教学的启示
《海外英语》2022年第17期74-75,78,共3页王立鑫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语言中无处不在。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也是词汇意义扩展的认知方式之一。传统上,大多数学生都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词汇,尤其是记忆具有多层意思的介词,然而结果并不理想...
关键词:概念隐喻 词义扩展 英语介词教学 
去隐喻化与比喻义义项的确立
《海外英语》2022年第8期47-49,共3页莫嘉琳 
语言的发展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去隐喻化”的过程。宏观来看,去隐喻化是词汇形成和扩充的重要途径,是语言兼具稳定性和发展性的重要动因。微观来看,去隐喻化过程中,新鲜隐喻向死隐喻的转变对词典中比喻义义项的确立起着决定性作用。隐喻...
关键词:去隐喻化 死隐喻 语言变化 词义扩展 比喻义义项 
基于大数据的语义实证研究新进展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4期620-628,F0003,共10页王珲 吴义诚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大型语料库的汉语弱组构性历时演变与语言演变规律研究”(18ZDA292)的阶段性成果。
任何人类语言都是音-义的结合体。语音形式听得见,把语音转写出来的书写形式也看得见,然而语言意义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故语义研究比语音、音系、句法、词法等要困难得多。对语义的形式刻画即形式语义学研究已属不易,对其进行实证研究似...
关键词:音-义联系 非任意性 词义扩展 
英汉词汇反向迁移视域下汉语词义的演变与扩展
《经济师》2020年第8期186-188,共3页胡可 赵华威 
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科研业务基础研究项目《英汉双语者反向迁移研究》(项目编号2016-KYYWF-0633)。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由于科技、经济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广泛和频繁,英语对汉语的反向迁移研究开始成为被关注和重视的课题。文章在反向迁移视域下对某些汉语受到英语影响后发生词义的演变与扩展加以整理与研究,以探讨该现象产生机制。...
关键词:词汇 反向迁移 词义演变 词义扩展 
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科教导刊》2019年第28期128-129,共2页张晶洁 
在英语教学中,常常出现对英语词义进行拓展的情况,一词多义在英文中也是随处可见,而隐喻是词汇变化及拓展的重要理论依据。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词汇本身含义及隐喻含义的关系,促进学生在记忆单词时不再枯燥乏味、含义模糊,提升对记忆单词...
关键词:隐喻 词汇教学 词义扩展 
英语多义词的原型范畴认知分析
《珠江论丛》2018年第3期36-46,共11页鲍海春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第九批“百人工程”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
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分析英语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认知规律。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构成它的词义范畴,它们围绕原型意义而按典型等级向外辐射延伸。辨识原型意义的方法有经验法、词源法和追溯法;多义词的词义扩展方式包括链锁式、辐射...
关键词:英语多义词 原型范畴 词义扩展 
浅析概念隐喻机制下的英语多义词教学被引量:1
《才智》2018年第7期147-147,共1页张鑫 
英语多义词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词汇教学中的难题,枯燥机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多义词的兴趣。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发现概念隐喻可以导致许多新的意义的产生,掌握它们对语言学习和教学都非常有帮助。
关键词:隐喻 词义扩展 多义词教学 
“蛮”词义扩展的认知语义学分析——“蛮”的变与迁之一被引量:2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7-12,共6页陈耀恒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壮泰族群迁徙史的化石符号--地名学与Barlow的记录互证研究"
"蛮"音侗台语地名对南方边疆民族志有独特史学价值。通过研究西双版纳、曼谷和番禺中"蛮"一词的本义及语义扩展,发现三者均保留"村社"本义。"西双版纳"的"版纳"是"稻作村社群落",是赋税治理单位;其次,原始台语"村社"的词义扩展到微观层...
关键词:“蛮”地名 蛮-勐体制 认知语义学 自主治理模式的进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