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虚化

作品数:22被引量:7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李宗江周晓林沙平王兴才李巧兰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古汉语研究》《汉字文化》《重庆三峡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A+帮+B+VP”多义句式考察——兼论动词“帮”的介词化可能
《汉字文化》2024年第14期7-9,共3页王鼎馨 
本文认为,“A+帮+B+VP”句式在无语境的情况下具有多种含义,且“帮”在此句式中的不同理解中存在词义虚化的现象。“A+帮+B+VP”多义句式包含三个构成条件:VP的语义指向、“帮”的词义、A和B参与VP的程度。“A+帮+B+VP”句式的意义分化...
关键词:多义句式构成 歧义分化 词义虚化 
“战胜疫情”的搭配分析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年第4期21-23,49,共4页陈紫杨 
“疫情”由短语演变为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词汇化过程。“战胜疫情”打破“疫情”的常规搭配,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流行开来。研究发现“战胜”所指对象为“疫”,“情”出现词义虚化现象。虽然“战胜疫情”在语法上有其不合理性,但从语...
关键词:疫情 词义虚化 搭配 战胜疫情 语用顺应 
流行构式“实力VP”的形成机制和动因被引量:1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48-53,共6页高逢亮 刘瑞雪 
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网络语言中名词的语法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CSQ20018。
为追求表达的新颖,在网络语言中常出现词语词性的“漂移”。名词在网络语言中较为活跃,与常规用法相比,变异用法一般词义由实转虚,并获得常规用法所不具备的语法功能。“实力”一词近期在网络语言中出现了作状语的新兴用法,如“实力打...
关键词:“实力” 构式化 高程度义 词义虚化 
汉语双音化对轻声的影响
《汉字文化》2019年第19期7-7,13,共2页张碧琦 
轻声是现代汉语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长期以来,学者多从轻声的概念和轻声的调值进行研究,忽视了汉语双音化对轻声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汉语双音化发展的原因和趋势证明了汉语双音化的分布与轻声的分布具有一致性,并通过对《现代汉语...
关键词:双音化轻声 语义重心 词义虚化 
论“精”的类词缀化现象被引量:11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19年第3期44-48,共5页宋珍珍 
2018年,“杠精”一词爆红,之后“X精”格式的词不断出现,相继有“猪精、柠檬精、鸽子精”等词出现,“精”在“X精”格式中词义虚化,脱离本义,成为类词缀。“精”作为类词缀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这一用法的出现与“精”在晋代引申出的基...
关键词: 类词缀 词义虚化 网络词 
浅析词义虚化与义素变化的关系
《小品文选刊(下)》2016年第11期264-264,共1页葛怀瑾 
本文藉由义素分析法,对词义虚化与义素变化是否具有联系这一问题进行简要探讨,认为词义义位中可推导出隐含义素,当具有语法功能的隐含义素在语用过程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导致理性义素逐步淡化,最终形成一个语法性义位。但并非所有隐...
关键词:词义虚化 义素变化 义素分析 语法义素 
语义韵视角下的流行词词义虚化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51-54,共4页陈荔 
2013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体式二语写作架构及影响因子探略"(2013B214)
语义韵是语料库语言学一个重要语言现象,而隶属于新词范畴的流行词则是广受青年群体青睐的词语类型。选取流行词"小XX"结构为着眼点,以语义韵相关理论为依托,借助在CCL语料库和CLIP语料库实证性检索,对结构中形容词"小"的词义虚化机制...
关键词:语义韵 流行词 词义虚化 
论东汉时期的汉语附加式合成新词
《绥化学院学报》2014年第12期40-42,共3页蒋莹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汉语词汇通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10AYY004)
附加式合成词是由一个词根词素和一个词缀词素组合而成。附加式合成词从先秦产生以来,数量在逐渐增加。通过对东汉时期附加式合成新词进行排查筛选,并根据词缀词素的不同进行分类。将词缀分为前缀和后缀,对前缀"阿""可""相"和后缀"然""...
关键词:附加式合成词 词根 词缀 词义虚化 
介词“通过”的语法化及其语义来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23-28,共6页张成进 王萍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双音节介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研究"(2012SJD740017);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微博互动的话语特征;结构机制及话语策略研究"(2013SJB74002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汉语非短语结构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11YJA740052)
现代汉语中的“通过”共有三种使用形态:“动词+体标记”形式、动词、介词.介词“通过”由同形的动词语法化而来,语法化完成的时间是20世纪20~40年代.“通过”的语法化是在连动式句法环境中完成的.汉语史上由“通过”形成的连动结构...
关键词:“通过” 语法化 认知隐喻 词义虚化 
现代汉语口语人称代词“你”的词义虚化浅析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4年第3期15-16,102,共3页李燕凌 康爱彬 
人称代词"你"的意义经历了从实指到虚指,从虚指到非指称的过程。在"你比如说"类的结构中,"你"没有实在意义,不指称任何对象,但可以在心理上明示听话人,使说听双方的视角重合,便于听话人理解,在语用上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人称代词  虚化 口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