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顿代步

作品数:41被引量:54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王东风查建明刘新民方汉泉商瑞芹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井冈山大学兰州财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外语研究》《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南昌师范学院学报》《小说月刊(下半月)》更多>>
相关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多元系统理论视角看诗歌形式的翻译
《海外英语》2025年第3期38-40,43,共4页薛源 
多元系统的优势在于从历时视角更宏观地考察处于不同位置的不同产品,揭示产品产生、运行的宏观原因与机制。英诗汉译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了不同的翻译形式,晚清民初主要译为格律汉诗;五四运动以后多译为自由体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
关键词:多元系统 诗歌形式 格律体译诗 自由体译诗 “以顿代步”和“以逗代步” 
以逗代步还是以顿代步?——与王东风教授商榷英诗汉译的方法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2023年第2期257-269,共13页马婷婷 侯国金 
国家社科项目“新时代国家治理‘中国方案’的话语建构与对外传播模式研究”(21BYY091)的中期成果。
王东风教授提出采用“以逗代步”和“以平仄代抑扬”的方法翻译英诗抑扬格格律诗,以取代“以顿代步”,从而实现节奏和声律的等效。其译观不乏创新性及合理性,但是:1)“以顿代步”可以再现原诗节奏感;2)汉语声调的变化并非仅以平仄为基...
关键词:格律诗 王东风 以顿代步 以逗代步 以平仄代抑扬 
卞之琳“以顿代步”理论的实践成效分析——以莎翁第73首十四行诗为例
《现代英语》2020年第20期109-111,共3页吴冬月 
2019年度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2019CNT050)“以顿代步——卞之琳翻译莎士比亚诗歌的理论思想研究”的研究成果
"以顿代步"是卞之琳先生提出并实践的英诗汉译的翻译主张。文章将以卞之琳先生的具体译诗为例,以英诗语法分析为基础,评判译文翻译的得失,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以顿代步"的翻译思路在译诗中的具体实践和读者的阅读效果。
关键词:以顿代步 译文比较 成效分析 
诗歌翻译研究的理论创新:从“以顿代步”到“以平仄代抑扬”被引量:7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期464-466,共3页王东风 
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百年诗歌翻译的诗学谱系研究”(17JZD046)的资助。
具有现代意义的西诗汉译至今有一百年了。其间,诗歌翻译经过多次演变,一次又一次突破旧的模式,尝试新的方法。本文聚焦中国诗歌翻译史上历次诗歌翻译方法的演变,探讨伴随这些变化所发生的理论建构与创新。
关键词:诗歌翻译 以顿代步 创新 西诗汉译 理论建构 演变 一百年 
英语格律诗的标准化翻译——以《雪夜林间小驻》和《海峡炮声》为例
《小说月刊(下半月)》2020年第4期0093-0094,共2页赵还 李学芹 
从文学翻译的角度来看,大多数译者都是采取比较自由的方法,尤其是在诗歌翻译这里,对于韵诗的翻译方向做出了几种不同的尝试。从新文化运动以降,许多译者都做出了各种不同的尝试,从自由诗体再到保证每行字数相同,再到以顿代步(以...
关键词:格律诗 以顿代步 英诗汉译 弗罗斯特 
“以逗代步”重译I Wandered Lonelyas a Cloud——以郭沫若和顾子欣两个译本为基础被引量:2
《民族翻译》2018年第4期69-75,共7页马妮 
相比其他文学体裁,诗歌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格律,因此诗歌翻译有必要把格律译出来,而这其中"步律"问题是难点。由于英诗中的"步"和汉语中的"顿"在长度和容量上大致相当,在英诗汉译中常采用"以顿代步"解决诗歌中的步律问题。这种译法虽然...
关键词:诗歌翻译 格律 以顿代步 以逗代步 可行性 
英诗汉译中的折射:再探译诗的修改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147-152,共6页王杨 
翻译,以两种文学系统为其考量参照,亦可理解为对原作的"折射"。在将一部作品由原文学系统带入目的语文学系统时,翻译所体现出的不只是意义上的对等,更是两种文学观念的妥协。在这一不同的视角下再次重新审读英诗之汉译及对原译的再修改...
关键词:折射 英诗汉译 “自由化”译法 “以顿代步”译法 “字数与顿数兼顾”译法 逆向修改 
诗人的生活将是诗的样子——屠岸先生访谈录
《传记文学》2018年第2期8-24,共17页斯日 
现在想起来,并不是所有的第一次见面都会有第二次,并不是所有的再见都会再次相见。2017年10月14日,初秋的一个周末下午,小雨滴答落个不停,缠绵,缱绻,依依不舍,我如约来到和平里小区,老诗人屠岸先生的家在这儿。一幢幢红砖老式居民楼一...
关键词: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 诗歌创作 屠岸贾 翻译家 以顿代步 访谈录 
以顿代步 复制韵式——音乐美的英诗汉译初探被引量:3
《韶关学院学报》2017年第10期76-80,共5页陈丹 
传统的英诗汉译研究注重其形式和内容的翻译,音乐性对于中英诗歌至关重要,英语诗歌的节奏是音乐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译音乐性也是翻译时要考虑的因素,在英诗汉译时可采取以顿代步、复制韵式及双声叠韵等传译方法,以求在音乐性层面迻译...
关键词:诗歌翻译 音乐性 “以顿代步” “复制韵式” 双声叠韵 
翻译对“异”的考验与英诗汉译的发展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132-140,共9页王杨 
英诗汉译,从最初的"民族化"译法,渐发展至"自由化"译法,再采用分别注重字数与顿数的译法,直至二者兼顾的译法,在这逾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代代的译者对英诗原作中的"异"经历了由陌生、质疑、排斥直至最终的接纳;蕴含于原作中的"异"在译...
关键词:“异”的考验 “民族化”译法 “自由化”译法 “字数相应”译法 “以顿代步”译法 “字数与顿数兼顾”译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