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珉

作品数:13被引量:3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南亚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印度教道教道教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明清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学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宗教学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亚研究季刊》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印度民间的杜尔迦崇拜被引量:2
《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第3期112-116,共5页李珉 
印度的女神崇拜至今十分普遍,这种崇拜对印度人的思想和社会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对印度教的一位主要女神杜尔迦进行分析,并揭示杜尔迦崇拜的象征意义及其对社会的作用,进而有助于对印度的宗教文化有某方面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印度教 杜尔迦崇拜 女神 性力 
梵——美,印度教美学的核心范畴
《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第2期67-71,共5页李珉 
印度教美学的最高范畴就是梵,本文主要讨论了梵在印度教美学中的主要意义,其中包括梵的无限性、梵的显与不可显以及梵之和谐美等几个主要方面。
关键词:梵美 无限 可见 不可见 和谐 
论道教美学思想对明清俗文化的影响被引量:1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40-44,共5页李珉 
明清时期,道教的审美思想在民间文化中得到较充分的表现。明清时的很多文学作品中,道教的审美趣味与世俗人情融合在一起,折射出明清文人的审美趣味,同时,对“至善”为“至美”的审美形象的描写及推崇;将“痴”人形象作为真实无伪、纯真...
关键词:道教美学思想 明清文学 民间文化 文学作品 
万物有情观对印度古典美学的影响被引量:2
《南亚研究季刊》2005年第2期81-84,110,共5页李珉 
万物有情观是在“轮回观”、“万物有生观”、“万物有灵观”的影响下形成的。它决定了印度古典美学中“物感”的自然审美观及表现方法;它对情味论的产生和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万物有情观 自然审美观 情味论 
论印度的早期佛教建筑及雕刻艺术被引量:2
《南亚研究季刊》2005年第1期59-65,91,共8页李珉 
本文通过对早期印度的佛教建筑及雕刻艺术的论说来探讨了它们与佛教之间的关系。首先,它们受小乘佛教的影响,佛陀的正面形象在早期的佛教艺术中没有出现;其次,佛教艺术是有一整套完备的表现形式来明确揭示佛教教义的艺术,它是由建筑、...
关键词:印度 早期佛教艺术 佛教 
略论印度中期佛教艺术
《南亚研究季刊》2004年第3期82-87,94,共7页李珉 
本文论述了印度佛教艺术的第二个发展阶段 ,犍陀罗与马土腊为这一时期的两个佛教艺术中心。由于佛教从小乘转入大乘 ,出现偶像崇拜 ,再加上受希腊、罗马雕刻艺术的影响 ,中期佛教艺术出现了佛像。犍陀罗佛教艺术带有明显的希腊、罗马的...
关键词:印度 佛教 艺术 
论闵一得的道教美学思想被引量:3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176-178,共3页李珉 潘显一 
闵一得为清朝时期的高道 ,他在他的道论中用宗教的语言讲述了生命的可贵与美好 ,体现了道教追求生命之美的根本旨趣。闵一得还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来表现道的无限之美 ,并说明只有将个体生命融入道中 ,融入宇宙生命中 。
关键词:闵一得  生命 无限  
浅论印度教对印度妇女的影响被引量:10
《南亚研究季刊》2004年第1期61-67,共7页李珉 
印度教是印度的第一大宗教 ,它对印度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印度教对印度妇女的看法和规定、宗教改革家和印度政府为解决妇女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印度妇女在印度的现实处境来揭示印度教对印度妇女地位和处...
关键词:印度教 印度妇女 歧视观念 地位 
道教美学笔谈录被引量:3
《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第2期127-140,共14页潘显一 李裴 张崇富 李知恕 申喜萍 李珉 蔡华 
宗教都讲“真善美”,研究宗教应该从这三者的统一上来考察其文化内涵,但学界真正从其美学思想的角度研究宗教内在的文化特色者少,而道教美学研究正在起步。道教思想中反映出来的,以老、庄道家美学思想为基础的宗教美学思想意识,实际上...
关键词:道教 美学思想 中国 民族文化 宗教文化 审美心态 
论王常月的宗教美学思想被引量:1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132-136,共5页李珉 
王常月的宗教美学思想从两方面体现出来 ,一是他在其著作中强调了人的“妙明真性” ,即修道的目的 ,表现了他对人格美和内在审美心境的刻意追求。王常月将这种修道所需的心态和人格外化为一种内丹修炼方法 ,由戒律定型下来 ,成为实现人...
关键词:王常月 内在审美心境 自由 宗教伦理美学 忠孝伦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