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小军

作品数:31被引量:7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华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网络语言语言认同社会调查语言文化人口流动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四川戏剧》《教学与管理(理论版)》《中国成人教育》《语言文字应用》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网络虚拟世界语言研究状况与思考被引量:1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93-98,共6页安静 张入爽 杨梓宁 武小军 
2017年西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重点项目"网络媒体(媒介)语用问题及对大学生的影响:基于文化观;价值观构建对策"(项目编号:SZY2017003)
网络虚拟世界已成为当今人们言语交际、表达思想与情感的一个重要场所,在虚拟世界里,网络语言是人际交流中最直接、最重要的工具,网络语言的发展演变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文章对2000-2016年间我国网络语言研究的总体面貌进行了梳理...
关键词:网络语言 语言调查 语言生态 语言影响 
新生代流动人口的语言选择与变化被引量:7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3期104-112,共9页武小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口跨域流动中的语言问题及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09BYY015)
本文通过调查统计,对在城市化融入进程中新生代流动人口的语言选择与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流动人口的语言素养与语言意识和其父辈相比已得到极大的提高,表现为更加积极地使用普通话以及主动适应与调整的思想意识。在不...
关键词:新生代流动人口 语言选择 言语交际 
蜀西龙门山的稗谣歌及其语言特色被引量:1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63-67,共5页武小军 
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蜀西龙门山圌域稗谣歌注评"(项目编号09YJAZH07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因时代变迁,民间原有的丰富的稗谣歌正趋消亡。本文对蜀西龙门山地域遗存的汉、羌族稗谣歌类型进行了梳理,发现龙门山稗谣歌具有鲜明的地域化特征,其语言也独具特色:话语质朴,多用民间口语;语言简洁、凝练,擅用白描手法;语句形象,直抒...
关键词:稗谣歌 诗歌类型 特点 语言文化 
关于转变教学模式提升大学生语言能力的思考——基于《演讲艺术》教学指导案例的分析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4年第4期20-22,34,共4页武小军 
2011年西华大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高校语言及表达应用类课程能力习得的‘三维’教学法研究”
语言能力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在传统的“讲一练”教学模式下,学生在书面语写作、临场语言表达等方面暴露出较多的问题,语言能力基本维持原状。通过课程教学指导,发现现存的“讲一练”教学模式、大班选课制应该...
关键词:语言能力 书面语写作 语言表达 课程教学 
返乡流动人口的语言选择与变化——基于交际空间的量化分析被引量:8
《语言文字应用》2014年第1期94-103,共10页武小军 杨绍林 
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口跨域流动中的语言问题及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09BYY015)
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返乡流动人口的语言面貌既遵循自身语言系统规律,同时也有其显著的变化特征。通过对不同交际空间和交际人群的话语选择观察与定量分析,本文认为,返乡流动人口的话语选择以血缘、地缘和交际空间为重要参照标准,...
关键词:人口流动 语言选择 语言认同 言语交际 语言调查 
语言及表达应用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以西华大学相关课程的调查为例被引量:1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4年第1期17-21,共5页武小军 
2011年西华大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高校语言及表达应用类课程能力习得的‘三维’教学法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运用调查统计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对西华大学开设的语言及表达应用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使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的课程教学存在着较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课堂教学手段单一、知识传输效率不高、理论讲授和实践训练脱节、网络...
关键词:大学教育 课程教学 网络教学 社会调查 
流动人口的语言接触与语言认同被引量:14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6期104-109,共6页武小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口跨域流动中的语言问题及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09BYY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流动人口总量的增加、流向地的变化以及人口素质结构的改变,方言与普通话正经历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频繁的碰撞。在定量、定性描述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当前的语言环境呈现出向普通话趋同的多语混杂态势,由于对普通话的认同度较高...
关键词:人口流动 语言接触 语言认同 语言环境 社会调查 
《大学语文》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探略被引量:3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2年第4期16-20,共5页武小军 
2007年西华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中国语文》(《大学语文》)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
《大学语文》课程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而实施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程体系方面应强调汉语、文学、文化、应用写作等综合性的知识集合;在教学方法方面应树立“讲读一讨论一二课堂”三位一体的大教学观,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关键词:大学语文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教学法 
交际空间与话语选择——流动人口在务工流入地语言实态调查被引量:13
《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第4期27-37,共11页武小军 樊洁 
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口跨域流动中的语言问题及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09BYY015)
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的调查统计及定量分析方法,对流动人口在务工流入地的语言选择与使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当今人口流动态势下,社会用语环境呈现出双语或多语的基本面貌,普通话已成为对外交际的重要选择并对方言言语集团构成一定...
关键词:人口流动 语言使用 语言认同 普通话推广 社会调查 
共同语与方言变异研究新视角——四川返乡农民工方言变异实证研究被引量:3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40-44,共5页王庆 武小军 
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口跨域流动中的语言问题及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09BYY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以四川入声方言区入声韵母为研究基础,探讨了四川返乡农民工的语言变异。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后认为,在语言接触的社会大背景下,方言变异已不可避免地发生,其基本演变规律为:方言变异不以语音条件为基础,词汇扩散是主要的方式;方言...
关键词:农民工 共同语 语言接触 方言变异 语言调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