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东锋

作品数:35被引量:5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正名儒家孔子名分名学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哲学动态》更多>>
所获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儒家名声观念辨正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71-79,共9页苟东锋 
儒家中人常常给人“汲汲求名”的印象,儒家因此又有“名教”的别称。在儒家影响下,中国文化表现出“重名主义”的倾向。然而,深入考察儒家的名声观念就会发现此中款曲值得辨正与澄清。首先,儒家看待名声的基本立场处于有名与无名之间,...
关键词: 名声 殉名 德名一致 
儒家名声观念辨正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5年第2期153-153,共1页苟东锋 
在儒家影响下,中国文化表现出“重名主义”的倾向。然而,深入考察儒家的名声观念就会发现此中款曲值得辨正与澄清。首先,儒家看待名声的基本立场处于有名与无名之间,主张生生之道应于名名之道中认取。其次,儒家重视人的死后之名,但也并...
关键词:名声观念 儒家 重名主义 名名之道 生生之道 
在海外发现“新名学”——汉学家论“名”的问题
《社会科学文摘》2024年第10期39-41,共3页苟东锋 
近年来,一些不同学科和知识背景的人文学者不约而同地聚焦于中国传统思想中“名”的问题,俨然形成一种新的学术动态。这种“名”的研究与此前的“名学”不同,可以称为一种“新名学”。值得注意的是,可以汇集到“新名学”名下的不仅有中...
关键词:人文学者 中国传统思想 知识背景 学术动态 海外汉学家 
在海外发现“新名学”——汉学家论“名”的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1-9,178,共10页苟东锋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C类项目“海外‘新名学’的译介和述评”(项目编号:21PJC042)。
当代“名学”的研究不能再走以逻辑学为准绳裁度中国传统思想的老路,倘若回到严复和胡适当年设想的以“名”为中国哲学的“方法”的思路,则可以走出一条“新名学”的道路。近年来不少海内外学人正在汇聚到后一条康庄大道上,其中海外汉...
关键词:汉学家 名学 新名学 底本 
以名表实而成知识——儒家知识论的一种合理研究进路被引量:1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85-94,共10页苟东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ZX124)。
中西交通以来,正如中国有无哲学,中国有无知识论亦成为一大问题,其中的症结在于如何理解“知识”概念。若我们暂时悬置目前流行的“反向格义”的诸做法,秉持一种“以名表实而成知识”的“正向格义”思路,或许会打开一个新的视野。在名...
关键词: 知识论 名分 名言 名声 
论魏晋名家思想及价值——以《人物志》为中心
《理论学刊》2023年第3期68-76,共9页苟东锋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名’为考察背景的儒家知识论研究”(项目编号:17BZX124)的阶段性成果。
以《人物志》为代表的魏晋名家被历代史家列入名家,并非如牟宗三所谓只是出于“历史的因缘”,而应有其“本质的理由”。魏晋名家“以物观人”与先秦名家“以物观物”同属“以物观之”的知性方法,二者构成了具有家族相似性的学派联盟从...
关键词:魏晋名家 儒家 先秦名家 
正名与正义——兼论儒家权利观念的隐没与浮现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21年第4期81-82,共2页苟东锋 
在“中国正义论”名下所展开的研究有两大背景:一是西方社会20世纪五六十年代涌现的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强烈诉求以及由之兴起的以罗尔斯《正义论》为标志的政治哲学思潮;二是中国社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文化反思及传统文化复兴运动。在...
关键词:中国正义论 权利观念 《正义论》 哲学思潮 词源学 罗尔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文化反思 
正名与正义——兼论儒家权利观念的隐没与浮现被引量:5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1期33-41,共9页苟东锋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7BZX12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跨学科创新团队项目(2018ECNU-QKT010)。
就正义的普遍性来讲,“应得”观念可被看作正义的基本论域。追根溯源,由周公所奠定的中国正义论是在解决了何人“应得”天下的问题之后才考虑给一个人以其“应得”的问题的,西方的正义论则相反。这种差别决定了权利观念在西方很早就出现...
关键词:正名 正义 权利 应得 君子 平民 
经学、哲学之辩与海派中国哲学——2017—2018年上海中国哲学学科发展评议
《思想与文化》2019年第1期396-412,共17页苟东锋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以‘名’为考察背景的儒家知识论研究”(17BZX124);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协同创新中心、“道德发展智库”资助.
近年来,上海中国哲学界呈现出一种清晰的脉络化趋势。从2017—2018年的情况看,一种多维研究的态势已然出现,其中又以经学和哲学之辩最为突出。实际上,上海中国哲学界的这种情况是对本世纪初以来中国哲学"合法性"危机的一种回应。有意思...
关键词:经学 哲学 多维视角 海派中国哲学 
儒家名分思想初探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8期41-42,共2页苟东锋 
人们常将儒家的中心议题归于“正名”,并释之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颜渊》)。其中,前一序列的君、臣、父、子为现实世界中担当名分的人,后一个序列的君、臣、父、子即名分,孔子希望以名分世界匡正现实世界。
关键词:中心议题 儒家 名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