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晓星

作品数:34被引量:231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教育社会学教育高校教师教师异乡人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理学更多>>
发文期刊:《教育学术月刊》《中国教师》《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形式、情感与个体觉醒:浅析片冈德雄的文艺教育社会学
《现代教育论丛》2022年第6期21-28,109,110,共10页贺晓星 
日本学者片冈德雄在其研究早期阶段主要展开班级社会学研究,其班集体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内含了丰富的倡导个体觉醒与成长的思想。片冈对于个体觉醒与成长中相关的情感问题一直表现出强烈的关心和系统的思考,而这一姿态或者说精神,到了后...
关键词:片冈德雄 文艺教育社会学 形式 情感 个体觉醒 
《聋文化宣言》的诞生及其教育实践的张力被引量:1
《现代教育论丛》2021年第2期2-16,共15页贺晓星 
《聋文化宣言》的发表,是日本特殊教育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它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一个极具震撼力的观点:聋并非残疾,而是文化。承认聋人的文化身份和给予聋人手语以语言的地位,是《聋文化宣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于这一理念,日本的聋教...
关键词:《聋文化宣言》 聋人 听人 日本手语 社会建构 
教育文学“不诞生”的学科思考:一种社会学分析被引量:6
《教育学术月刊》2018年第5期3-16,共14页贺晓星 
教育文学可以说是一门从文学角度,用文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的学问。从社会学角度解释教育文学在教育学分支学科中的缺场,对于形式的无视是分析的一个切入点。本文聚焦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关于一首现代诗《二倍距离》的试题事件,...
关键词:教育文学 自主招生考试 二倍距离 形式-内容 文本分析 
“海归”的光环褪色了吗被引量:1
《人民论坛》2017年第B05期102-103,共2页贺晓星 
留学的学历即便不再如以前那样辉煌耀眼,但留学依然有其重要性。这主要体现在留学能够让留学生接受留学所在国特有的历史与文化积累的语言风格、衣着情趣、仪式习惯、趣味教养、礼仪修养、审美感荣辱感价值观等,这些能够成为与经济资本...
关键词:海归 学历贬值 文化资本 
聋教育改革与新教育公平的理论建构被引量:7
《教育发展研究》2017年第2期18-24,共7页贺晓星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新教育公平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项目(2015ZSTD007)的部分成果
教育公平问题既是社会的关注焦点也是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围绕"公平"一词,可以看到一个独特的以宏观制度性表述为特色的话语空间,充斥着对社会正义的希望寄托和激情澎湃,以及相应的种种具体改革操作指南。但这些操作指南大多指向机会...
关键词:聋教育 聋文化 生命体验 换位思考 新教育公平理论 
涂尔干的实证主义与教育社会学被引量:4
《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第1期136-142,135,共8页贺晓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方教育社会学理论流派的思想史研究"(BAA100011)的阶段性成果
涂尔干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积极倡导实证主义精神,体现出了"科学"与"社会"两种责任情结。教育社会学对涂尔干思想的营养汲取存在着偏颇,仅在涂尔干早、中期社会学理论框架下思考其教育社会学贡献,而缺乏一种整体、发展的眼光看涂尔干的...
关键词:涂尔干 实证主义 教育社会学 知识社会学 
论教育社会学中的新马克思主义——S·鲍尔斯和H·吉丁斯的对应理论及其转向
《教育科学文摘》2015年第1期1-3,共3页贺晓星 
论述教育社会学中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潮,绕不过鲍尔斯和吉丁斯以及他们的代表作《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以下简称《学校》)。这已成为了学术界的共识。西方有学者称在盎格鲁撒克逊世界,1970年以后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社会学,主要就...
关键词:新马克思主义 教育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思潮 对应 《学校》 学校教育 资本主义 代表作 
论教育社会学中的新马克思主义——S.鲍尔斯和H.吉丁斯的对应理论及其转向被引量:16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90-97,共8页贺晓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方教育社会学理论流派的思想史研究"(BAA100011);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教育社会学理论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不是单纯的技术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过程;而学校生产劳动力也不是单纯的技术过程,同样是一种社会过程。这两种社会过程反映出的社会关系,可以也必须用来做个对比,才能深度理解学校教育。对应理论,是鲍尔斯和吉丁斯...
关键词:新马克思主义 对应理论 社会再生产 转向 潜在课程 
升格的策略分析——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的个案研究
《中国研究》2014年第1期159-179,共21页贺晓星 王辛子 宦菁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心课题项目:教育发展与就业需要的社会学研究
本文通过W学院升格的个案,尝试呈现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升格过程的微观运作机制,并对这一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升格策略做一社会学的分析。本文认为,W学院的升格,实际上是围绕着外部制度环境的变动而相应地做出变动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W学...
关键词:升格 职业教育“类高校”策略 松散耦合理论 
教育中的权力—知识分析——深度访谈的中国经验被引量:9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年第2期88-110,191,共23页贺晓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西方教育社会学理论流派的思想史研究"(BAA100011);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教育社会学理论发展研究"
言文分离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但少有社会学研究方法或是教育社会学角度就这一现象的深度思考。本文从言文分离现象出发,分析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深度访谈,进而对教育中的权力一知识问题展开讨论。笔者指出,深度访谈只是...
关键词:深度访谈 言文分离 专有名称 权力-知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