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笑平

作品数:18被引量:1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传记文学《采桑子》家族小说文学类课程教学内容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水利工程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商丘师范学院学报》《人民黄河》《中州学刊》《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黄河流域人口变化与水权制度变迁研究被引量:3
《人民黄河》2010年第4期7-9,共3页杨奇儒 郑笑平 王现国 
分析了战国时期到清代黄河流域2 000多年来人口变迁特征。历史时期的黄河流域,在同等水资源禀赋下,人口的增长致使水资源稀缺,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水权制度产生和变迁基础。秦汉、唐宋、明清三时期人口的增长,造就了黄河流域水权制度的三...
关键词:人口变化 水权制度 水资源 黄河流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浅谈文学类课程的育人功能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12期148-149,共2页郑笑平 
文学类系列课程在高等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在新时期,文学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应该与时俱进,以充分发挥其潜在的育人功能。为此,应做到:其一,注重趣味性和丰富性,充实并净化心灵;其二,注重"以史带文",促...
关键词:文学类课程 教学内容 教育功能 
基于等维新息GM(1,1)的郑州市需水量预测被引量:3
《人民黄河》2009年第1期53-54,共2页杜红伟 郑笑平 陈兵 
针对传统GM(1,1)模型当系统增长速度较快时可能出现较大误差的弱点,提出了等维新息GM(1,1)模型,对郑州市2010年、2015年、2020年的需水量进行了预测,得出需水量分别为66560万、76380万、90561万m3。
关键词:等维新息 GM(1 1)模型 需水量预测 灰平面 郑州市 
思想的惊涛骇浪 灵与肉的直接交锋——列夫·托尔斯泰《克莱采奏鸣曲》思想再探被引量: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57-59,共3页郑笑平 
《克莱采奏鸣曲》产生于列夫·托尔斯泰世界观发生巨变、精神探索最为紧张的高潮时期,处于其世界观激变的危机中心,是作家矛盾、痛苦和探索思想、道德问题的极端反映。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克莱采奏鸣曲》就不能完成由《安娜·卡列尼...
关键词:托尔斯泰 克莱采奏呜曲 思想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解读晴雯性格悲剧的美学价值被引量:2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196-199,共4页郑笑平 
通过对晴雯不畏尊贵地位,敢于抗拒主奴不平直到最后毁灭的人生遭遇的阐述,展现了晴雯大胆叛逆、威武不屈、特立独行、疾恶如仇、率性而为的性格特征。晴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悲剧人生,蕴含着深沉凝重的美学价值,寄托着作家的人生...
关键词:晴雯 性格悲剧 美学价值 
安娜爱情悲剧别解
《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139-140,共2页郑笑平 
对安娜爱情悲剧的解读见仁见智。安娜追求真诚的爱情和上流社会虚伪道德之间的猛烈冲突,自身的幸福观和传统道德感之间的激烈碰撞,理想的爱情和现实引力之间的殊死搏杀,是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安娜 爱情悲剧 必然性 
叶广芩"家族小说"《采桑子》创作的深层心理动因被引量:3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146-147,共2页郑笑平 
从作家特殊的家庭、身世和极具戏剧化的生命体验出发,探析叶广芩创作家族小说《采桑子》的深层动机, 认为一种源于内心的强烈叙述欲望是其家族小说创作的最直接的心理动因,家族小说不过是她宣泄自己叙述欲望 的一个闸口。
关键词:叶广芩 家族小说 采桑子 心理动因 
韵流空外 别具仙骨——我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美学特征浅析被引量:1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113-117,共5页郑笑平 
我国新时期传记文学成就巨大,美学价值凸显。传记文学作家遵循人类审美活动的规律,从其审美需要、审美欲望、审美情趣出发选择对象、发现对象、确认对象、评价对象,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审美价值,给读者更多美的感受。我国新时期传记文学...
关键词:中国 新时期 传记文学 美学 特征 
简论我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的主要特征
《许昌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79-80,共2页郑笑平 
自上世纪 80年代中后期 ,我国的传记文学异军突起 ,逐渐进入创作、发展的黄金时代。新时期传记文学以其独特的感人魅力和美学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 ,其主要特征表现在 :以人物为主线凸显时代精神 ,力求传主生平的真实可信 ,注重描...
关键词:我国新时期 传记文学 特征 
大学中文类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3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106-108,共3页郑笑平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是大学中文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两翼,应均衡用力协调发展。大学语文和应用写作的教改实践表明:要实现中文类课程启迪心智,提升人文素养之目的,一要凸显课程本身的特质,充分发挥这类课程独特的情感教育优势...
关键词:大学 中文类课程 课程改革 教学实践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