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飞宇

作品数:41被引量:559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社会学舒茨现象学社会学官能通识教育更多>>
发文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社会学评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术论坛》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社会心态的现代性色彩——以关于《金翼》的三个问题为例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124-134,共11页孙飞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对中国大学生群体社会心态的精神分析维度研究”(21BSH027)。
如果以一种反向阅读的方式来理解《金翼》这一文本,则可以通过三个问题的提出和讨论,为理解现代意义上的焦虑和抑郁问题提供另外一种视角。这种反向阅读是指把《金翼》中的人物置于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社会变迁史背景下,并且将其和当时...
关键词:金翼 焦虑 青年 社会生命 
“如何做社会理论研究”圆桌研讨纪要
《学术评论》2024年第2期20-46,共27页孙菲 姜利标 陈涛 迟帅 李钧鹏 刘拥华 孙飞宇 王建民 王赟 张巍卓 郑作彧 
时间:2024年2月25日形式:线上会议主持人主持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早上好,欢迎大家来参加这次学术研讨会议。本次研讨会主题是“如何开展社会理论研究”,社会理论作为社会学学科延续和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相较于成熟的社...
关键词:社会理论研究 会议主持人 社会学学科 早上好 研讨会主题 研究理念 定性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 
乡村社会主体性的双重结构及其动力机制——以一个环保公益组织的实践为例被引量:2
《社会学研究》2024年第1期180-203,M0007,共25页孙飞宇 张雨欣 
本文基于质性研究材料,采用现象学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以及过程一事件的研究方法,以一个环保公益组织的“社区互助金”项目的实践遭遇为研究对象,试图从生活世界的角度来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主体性。本文发现当地富有历史内涵的家庭、家族...
关键词:现象学社会学 乡村社会主体性 外来激发 结构性弥散和 承续性 情理动力 
韦伯科学观中的精神气质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10期134-135,共2页孙飞宇 
在国内社会学界,从韦伯本人的思想发展史出发,在中西文明比较的框架下,通过“孤儿”这一理论形象来理解韦伯式科学的“精神气质”及其社会学观的工作比较少见。然而这一形象可以说是在知识层面上理解韦伯的中西文明之别思想的鲜明体现。
关键词:中西文明 科学观 社会学界 知识层面 精神气质 思想发展史 韦伯 形象 
社会学对通识教育的承诺: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中的三个面向
《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2023年第7期118-133,共16页孙飞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对中国大学生群体社会心态的精神分析维度研究”(21BSH027)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将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一文本置于其本人的思想发展史之中,发现“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一主张同时也是其通识教育思想的体现。在通识教育研究的视野下,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对“焦虑”和“不安”的回应贯穿全...
关键词:《社会学的想象力》 通识教育 社会学 
“无家可归”的孤儿与作为天职的科学韦伯科学观中的精神气质问题被引量:1
《社会》2023年第3期54-83,共30页孙飞宇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对中国大学生群体社会心态的精神分析维度研究”(21BSH027)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从施特劳斯的著名断语出发,在广义现象学社会学的传统中,通过分析韦伯的文本,发现韦伯在对于清教徒所做的具有“沉郁”色彩的关于理性化的历史分析中,就已经将清教徒描述成为一种不同于施特劳斯判断的“无家可归的孤儿”形象。这一...
关键词: 无家 孤儿 天职 科学 
社会学对通识教育的承诺: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中的三个面向被引量: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36-61,161,共27页孙飞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对中国大学生群体社会心态的精神分析维度研究”(21BSH027)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将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一文本置于其本人的思想发展史之中,发现“社会学的想象力”这一主张同时也是其通识教育思想的体现。在通识教育研究的视野下,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对“焦虑”和“不安”的回应贯穿全...
关键词:《社会学的想象力》 通识教育 社会学 
自恋与现代性:作为一个起点的“冯小青研究”被引量:3
《社会学评论》2021年第2期5-30,共26页孙飞宇 
在中国社会学的历史上,潘光旦先生的"冯小青研究"是运用西方精神分析理论来重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名作。本文试图从潘先生早期思想出发,尤其是从潘先生在两个版本的"冯小青研究"之间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意识出发,梳理潘先生在这份连...
关键词:冯小青 自恋 精神分析 社会学 
作为“位育”的通识教育:潘光旦的本土化视角被引量:5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1年第1期71-86,191,共17页孙飞宇 
本文从通识教育本土化的问题出发,梳理了潘光旦在20世纪上半叶关于中国大学教育的反思以及作为这种反思的结果,即在中国展开通识教育的思想。潘光旦关于通识教育的目的、功能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服从于其“中和位育”的核心社会学理论,...
关键词:通识教育 潘光旦 位育 士人 
梅洛-庞蒂思想的社会学意涵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9期133-134,共2页孙飞宇 牟思浩 
共在的处境梅洛-庞蒂尤为重视“处境”这一概念。在《行为的结构》中,梅洛-庞蒂通过一种现象学式的“共在”的态度讨论了个体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将人的行为置于现象学意义上的生活世界之中。“问题在于描述,而非解释或分析”,这是...
关键词:《行为的结构》 现象学 辩证关系 人的行为 梅洛-庞蒂 社会学 之间 处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