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均

作品数:32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昆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牡丹亭》中国新诗顾随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南都学坛》《中国京剧》《名作欣赏(上旬)》《戏曲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国际图书馆与中国戏曲的跨文化实践
《戏曲艺术》2024年第6期97-105,共9页陈均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百年戏曲演出史及其发展高峰研究”(21ZD15)。
在1930-1950年代,中国国际图书馆是欧洲的“中国窗口”。于中国戏曲而言,中国国际图书馆进行了丰富的跨文化实践。梅兰芳游欧期间曾经到访此地,程砚秋曾通过中国国际图书馆筹划巴黎演出。中国国际图书馆创办的《东西文化》《中国画报》...
关键词:中国国际图书馆 戏曲 梅兰芳 程砚秋 
漫卷诗书——作为阅读者的梅兰芳
《文史知识》2024年第2期124-128,共5页陈均 
作为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梅兰芳的艺术表现出极高的综合性。他的多方面兴趣和特长都融入了表演中,成为他成功的关键因素。过去的研究者主要关注他的绘画才能和种植牵牛花、养鸽子训练眼神等爱好,这些方面对于梅兰芳的艺术修养和美学趣...
关键词:美学趣味 梅兰芳 牵牛花 艺术修养 多方面兴趣 阅读者 表演艺术 综合性 
“情”之变迁:汤显祖的“现代性”与情感史问题——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种《牡丹亭》演出版本为例
《戏曲艺术》2023年第3期42-46,共5页陈均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百年戏曲演出史及其发展高峰研究”(批准号21ZD15)阶段性成果。
作为一位处于“早期现代”的中国作家,汤显祖的“现代性”既表现在他对中国文学里情感的表现方式的革新,影响了包括《红楼梦》在内的中国文化;又体现在他仿佛是“同代人”,与不同时代的情感共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种《牡丹亭》演出...
关键词:汤显祖《牡丹亭》 现代性 情感 早期现代时期 
俞振飞与当代昆曲的知识生成——昆曲“俞派”知识的生成与建构续论
《艺术评论》2023年第8期7-22,共16页陈均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百年戏曲演出史及其发展高峰研究”(项目编号:21ZD15)的阶段成果。
在当代昆曲知识里,“俞派”“书卷气”与俞振飞紧密相关。俞振飞对这些知识的生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对“俞派”艺术特色的主动坚守、传承、发扬;个人独特表演风格的生成与塑造;对昆曲教育事业的深耕;对长期舞台实践经验的主动总结和理...
关键词:俞振飞 俞派 书卷气 知识生成 
作为阅读者的顾随
《文史知识》2023年第5期10-14,共5页陈均 
在现今被广泛阅读的民国学者里,顾随以对古典作品的富于创造性的阐释闻名,《驼庵诗话》《苏辛词说》之类的“大家小书”深受欢迎,尽管前者是顾随讲课记录的选萃,后者是顾随自撰的语录体文章,但都成为诗学、词学领域的“经典”,甚至经常...
关键词:《人间词话》 驼庵诗话 民国学者 顾随 文学阅读 语录体 词学 苏辛词 
明清时期月《浣纱记》书籍形态及阅读探考
《戏曲研究》2023年第1期156-175,共20页陈均 
《浣纱记》是明代梁辰鱼所撰写的传奇,因被认为是第一部用昆腔写作并流行于时的传奇,在昆曲史及戏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与《西厢记》《牡丹亭》等戏曲史上的经典作品相比,《浣纱记》的刊本并不多。吴书荫《〈浣纱记>的创作年代及版本》...
关键词:《西厢记》 《浣纱记》 《牡丹亭》 戏曲史 梁辰鱼 探考 书籍形态 明刻本 
汪世瑜导演生涯述论
《中国京剧》2023年第1期58-62,共5页陈均 
作为当代昆曲小生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汪世瑜以《牡丹亭·拾画叫画》《玉簪记·琴挑》《西园记》驰名,有“巾生魁首”之称。自2003年起,应白先勇之邀,汪世瑜担任青春版《牡丹亭》总导演和艺术指导。青春版《牡丹亭》于2004年开始巡演,...
关键词:牡丹亭 白先勇 青春版《牡丹亭》 汪世瑜 玉簪记 
工尺谱、五线谱与简谱:中国二十世纪昆曲记谱形式的变迁被引量:2
《文史知识》2022年第11期102-107,共6页陈均 
昆曲产生于晚明时期,此后从苏州沿运河传至京城,进入宫廷,并流布全国。在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昆曲达至极盛,成为“痴迷中国人二百年”的艺术。此时的昆曲,是清朝宫廷的礼乐文化的主要部分。清朝宫廷不仅将昆曲作为日常娱乐与消遣,而且...
关键词:戏剧场面 马戛尔尼 宫廷大戏 五线谱 承德避暑山庄 工尺谱 清代乾隆 清朝宫廷 
“寻路”与“融合”--21世纪以来中国戏剧发展中的现代性探索
《艺术百家》2022年第5期93-99,142,共8页陈均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百年戏曲演出史及其发展高峰研究”(项目编号:21ZD15)阶段性成果之一。
21世纪以来,随着“非遗”在中国社会的普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戏剧现代性探索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多关注。与此同时,跨文化戏剧、后戏剧剧场等在西方戏剧领域里新兴的先锋实践与理论思潮,逐渐在中国得以传播、实践与探讨。作为先...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型”戏剧 现代性 小剧场 后戏剧剧场 
文本、图像与舞台演剧——明刊《杨东来先生批评西游记》版画的舞台特征探考
《戏曲艺术》2022年第2期110-119,共10页陈均 
在中国古代版画的发展过程中,摹绘舞台情景是一种主要的图像生产方式,并形成一种常见的图式。目前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图像与舞台演剧之间的空间“形似”,但更应注意的是图像、文本与舞台演剧三者在时间、历史、传统等维度上的渗透与互动...
关键词:杨东来先生批评西游记 版画 图与唱合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