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秋

作品数:22被引量:2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残雪乡土小说《复活》自我意识知识者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建筑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吉林劳动保护》《中学语文教学》更多>>
所获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现代主义诗歌中的北欧因子——以奥登和麦克迪尔米德的诗歌创作为例
《文艺争鸣》2025年第3期129-134,共6页张冲 高玉秋 
现代主义诗歌通过形式技巧上的创新和意识形态的转变,对传统文学形式提出了重大挑战。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1903—1969)的观点展示了这种“转变”发生的背景:“理性蜕变成工具理性,技术上升为统治原则,文化工业加剧了精...
关键词:形式技巧 现代主义诗歌 意识形态 奥登 
冰岛神话《沃卢斯波》中众神之战的历史寓意
《文艺争鸣》2022年第11期183-187,共5页任艳 高玉秋 
考察上古以降的世界各地神话,我们会发现,从文体特征上看,作为原始人类创造性叙事的原始神话,既不同于单纯具有描绘性、想象性、故事性等艺术因素的原始宗教话语,又不同于文明时代那种以带领读者进入神秘莫测之境为目的神话叙事,原始神...
关键词:神话叙事 描绘性 宗教话语 人类创造性 原始神话 文体特征 故事性 想象性 
西方古代文明中“猫头鹰”意象的原型探源——基于《哈利·波特》文本的历史考察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21年第2期168-172,共5页樊颖 高玉秋 
"哈利·波特"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塑造的一个生活在资本社会现实中的世袭巫师。11岁生日这天,来自魔法世界的猫头鹰为这个蜗居在碗橱柜里的小男孩送来了神秘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入学通知书。从此,猫头鹰成了哈利·波特忠诚的信使。这...
关键词:古代文明 哈利·波特 猫头鹰 《哈利·波特》 魔法世界 魔法学校 
安德烈·别雷《彼得堡》中的果戈里传统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第1期119-123,共5页甘西淼 高玉秋 
安德烈·别雷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领军人物,他的长篇小说《彼得堡》经常被评价为颠覆传统的实验性小说。实际上,别雷在利用多种艺术形式将象征与意识流巧妙结合的同时,回归了俄罗斯文学的伟大主题,以创新性的形式继承...
关键词:安德烈·别雷 《彼得堡》 果戈里 
同象异情的审美建构——张爱玲与华盛顿·欧文笔下的“猫头鹰”意象比较探赜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19年第12期131-136,共6页樊颖 高玉秋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与美国文化有着不解渊源,早年曾翻译过"美国短篇小说之父"华盛顿·欧文的《睡谷的传说》,两人在中西跨文化对话中交集。颇富戏剧意味的是,享誉世界的两位著名作家都在不经意间以如椽大笔书写了蕴藉深层审美意蕴...
关键词:华盛顿·欧文 审美建构 《睡谷的传说》 张爱玲 美国短篇小说 审美意蕴 中国古典文学 猫头鹰 
一部看似普通的《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被引量:1
《中学语文教学》2018年第9期1-1,共1页高玉秋 
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精彩而成功的文学解读应该做到:既鞭辟入里,又悠游有余;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既联想翩跹,又思路缜密。如若及此,相信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色彩纷呈、热点频出,学生的阅...
关键词:阅读 文学书 文学作品 语文教学 文学解读 语文课堂 写作能力 基本功 
学生一舍的点滴记忆
《吉林劳动保护》2018年第5期44-45,共2页高玉秋 
学生一舍的称谓是专属于东师人的。只要是从东北师范大学校门走出去的学子,都会在听到这个词之后立即在头脑中勾画出一座充满岁月沧桑感的红砖绿瓦的老式建筑,并还原它静静地矗立在师大校区的北门边上,吞吐着大街上川流不息的车马喧嚣...
关键词:宿舍楼 锅炉房 
中国与埃及远古两条大河中游的“蜜蜂图画文字”被引量:1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8年第1期72-74,共3页高玉秋 
中国和埃及新石器时代,都出现了有关蜜蜂的图画文字。山西省吉县州川河北岸的柿子滩岩画上的"蜂形人",作为中国黄族群的图腾、远古第一批的一个文字,具有丰富复杂的象征意义;古埃及的涅伽达Ⅰ时期,也出现了由蜜蜂形成的象形文字。两个...
关键词:古代中国 古代埃及 蜜蜂图画文字 和谐共处 
《边疆》:所指的虚渺与能指的丰盈
《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12期148-151,共4页高玉秋 刘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09YJA751007)
残雪一直在创作中进行着文学语言的革命实践。在长篇小说《边疆》中,残雪根据自己的文学理念、遵循既定的"残雪式"风格表现纯粹的精神世界。为此,残雪打破了语言的"固定型式",使语言超越于意识层面的日常语言之上,重建语言学意义上的所...
关键词:残雪 《边疆》 语言 所指与能指 
自我意识的对象化——残雪《边疆》解读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12年第10期125-129,共5页高玉秋 刘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YJA751007
一、寻找迷宫的出口 2008年,残雪发表了长篇小说《边疆》。在残雪的众多作品中,《边疆》毫无疑问是这位在中国文坛上一直被视为"另类"作家的又一力作,它也成了热衷于解读残雪小说的读者面临的又一个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残雪 边疆 自我意识 解读 对象化 长篇小说 2008年 中国文坛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