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志远

作品数:10被引量:1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河南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关雎》《诗经》经学论说文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天中学刊》《语文建设》《中州大学学报》《长城》更多>>
所获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学东渐中的王国维教育哲学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年第6期60-62,共3页庆志远 
西学东渐进程中,"中体西用"是一段时期内被广泛使用的术语,用以表示中西文化融合碰撞。这一术语因时期不同、使用者不同时而开放时而保守,王国维教育哲学就产生于中西文化观念的融合碰撞之中。王国维大力提倡西方哲学,是对中体西用观的...
关键词:中体西用 王国维 教育哲学 
王国维哲学美学著述研究辨正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91-95,共5页庆志远 
关于王国维哲学美学著述的研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忽略王氏著述的发生语境,看不到王国维多种著述中所面向的共同问题即人生意义问题;其二,不能超越学科局限解读王国维的哲学美学著述。突破研究者的时代局限,从王国维所体验的语境...
关键词:王国维 哲学美学著述研究 发生语境 学科局限 
海子抒情短诗中的中国形象及中国想象——以《房屋》《新娘》为例
《长城》2013年第04X期95-96,共2页庆志远 
在众多海子诗歌爱好者心目中,海子的史诗性作品如《亚洲铜》《阿尔的太阳》《太阳》是其代表作,它们彰显了海子的血性特点和诗歌追求。而评论界对此存在分歧,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就说:"对于海子的多部长诗,以及诗剧、诗...
关键词:海子诗歌 史诗性 亚洲铜 阿尔的太阳 宜其室家 家庭观念 诗体小说 精神家园 诗艺 悲剧气氛 
《国风》之首 《诗经》之冠——《关雎》居《诗经》之冠的两种论证被引量:1
《语文建设》2012年第08X期3-4,共2页庆志远 
《关雎》为何居《国风》之首,居《诗经》之冠?对这一个古老问题至今仍存在两种论说方式,经学的论说方式从诗篇的道德伦理功用来立论,后代的文学论说则从诗篇自身的特点来立论。这两种论说不同的着眼点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关键词:《关雎》 《诗经》之冠 经学论说 文学论说 
哈贝马斯的形而上学重建——试论《后形而上学思想》的思想史线索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90-92,共3页庆志远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是对启蒙理性的维护,理性同一性及其差异是其理论的重要概念。从形而上学历史的视角看,理性同一性可以追溯到康德哲学的先验综合判断,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达到了语言学高度,从而克服了在主客对立中寻求同一性的局限,...
关键词:哈贝马斯 交往理性 同一性 语言学 
论“涵泳(咏)”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81-84,共4页庆志远 
河南社科联调研课题论文(SKL-2010-2050)
在各种阅读方法中,涵咏作为传统阅读方法来源于宋代儒学的道德修养方法。这种方法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领悟经典的意蕴,是中文系学生应该掌握的阅读方法,能够为其继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阅读方法 涵咏 历史来源 步骤 
坚守故乡 疏离城市——论王立虎诗歌的精神追求
《中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46-48,共3页庆志远 
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中文系学生阅读与实践能力培养"(SKL-2010-2050)
通过对王立虎的诗歌创作的阅读,发现王立虎的诗歌存在两种倾向:对故乡的坚守和对城市生活的疏离。
关键词:王立虎 诗歌创作 坚守故乡 疏离城市 
文学观念的保守与开放
《天中学刊》2008年第3期89-91,共3页庆志远 
在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中存在保守与开放两种文学观念。保守的文学观念固守一种文学标准,有利于符合这一标准的文学的发展;开放的文学观念视野开阔,有利于新的标准的产生。文学批评应该审视自己的文学观念。
关键词:文学观念 保守 开放 标准 
虚无的游戏——从王国维的人生态度看《人间词话》的创作精神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100-104,共5页庆志远 
叶嘉莹否定《人间词话》的创作目的是对南宋以来的词坛“纠偏补弊”,认为它的目的是“为中国文学建立批评体系和开拓途径”。王国维生活的时代背景、理论修养及《人间词话》的内容显示,其主要精神是游戏,创作目的是缺失的。
关键词:王国维 《人间词话》 创作目的 缺失 
试论马克思《手稿》的实践品格与哲学观念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13-14,共2页庆志远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观念来之激烈冲突的社会现实,他用以批判异化的人的观念则是对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的认同。而实践品格则是马克思《手稿》的显著特征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哲学观念 马克思 实践品格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本主义 哲学思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