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良

作品数:22被引量:3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内在逻辑中国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生存论文化形式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管子学刊》《新华文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主体性”的三次转向——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被引量:4
《求是学刊》2018年第6期14-21,共8页杨乔乔 张连良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资本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16CKS001)
理解马克思的"主体性"对于把握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思想有着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生成受到黑格尔的理性主体与费尔巴哈的感性实践主体的双重影响。黑格尔主体性思想的理论依据是理性形而上学:主体的根基是绝对。费尔巴哈批判黑...
关键词:理性形而上学 实践 黑格尔 费尔巴哈 马克思 
《归藏》与老子思想关联性探究被引量:1
《长白学刊》2018年第1期42-46,共5页张连良 崔鹏 
《连山》《归藏》《周易》三易之间虽筮法不同,但基本象数之道一以贯之。尤其是《归藏》与老子思想在历史时间发生方面、"无为而无不为""顺其自然"思想内核方面、"有无相生"的宇宙生成方面、重坤用坤的意识方面和简约凝练的语言风格方...
关键词:归藏 老子 无为 坤道 
栗谷治国思想与宋明理学
《社会科学战线》2015年第1期29-34,共6页张连良 
朝鲜理学家李珥(栗谷),以坚定的程朱理学立场自期,以程朱理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参与治国实践,提出了系统的正心以立治本、用贤以清朝廷、安民以固邦本的治国思想。然而全面、系统、深入地考察栗谷的治国思想及治国实践,我们又不难发现自视...
关键词:栗谷 程朱理学 治国思想 心经 
论王阳明“致良知”思想的逻辑环节及其研究的方法论缺陷——以王门“四句教”为核心的考察被引量:2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5-14,共10页张连良 陈琦 
"四句教"是王阳明晚年的教法。但此教法一经提出,便引发旧时代学者对这一思想的不同理解和诸多纷争。当代新儒家学者刘述先以"两行之理"为理论预设对"四句教"以及这些纷争予以阐释和裁定,并在此基础上将"四句教"定位为阳明思想的最后定...
关键词:王阳明 四句教 逻辑定位 三位一体性 致良知 
从《大学问》看王阳明“致良知”思想的逻辑结构被引量:4
《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6期25-32,共8页张连良 陈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8JJD720045)
程朱理学以来,"自觉的"中国人纠结于"理",以为"理"是一个最大的客观必然性,是人人、事事必然遵循的必然和应然。但这个"理"一经语言化,实质上就成为了人对"理"的一种把握,而非"理"本身。这就需要一种建立在认识论反思基础上的对"理"观...
关键词:王阳明 大学问 致良知 三位一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语境下的中国哲学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1期57-64,共8页张连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0&ZD066)
中国传统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是不可不面对的对象,中国哲学是理解中国人的一面镜子,并且是了解中国人内在精神世界的可经验对象。同时,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哲学传统,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立场、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及确立本体...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中国哲学 内在逻辑 
五行观对中国古代人学思想的影响被引量:1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1-7,共7页张连良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8JJD720045)
五行观在中国古代是中国人的一种基本立场,既是中国人把握世界的模式,自我理解的模式,也是人行正当性、合理性的理由。从上古至西汉,五行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周期。这个周期,从中国古代社会人伦秩序建构实践及思想反思的过程角度...
关键词:五行观 中国古代人学思想 内在逻辑 
中国哲学的内在逻辑与中国哲学的诠释被引量:1
《新华文摘》2009年第6期42-45,共4页张连良 
中国哲学作为中国古代人生存方式的观念形态,自有其独特的义理内容和文化形式。这独特的义理内容和文化形式合一而成的中国古代哲学,不仅仅是一份可供人欣赏的文化遗产。更是当今中国乃至于未来中国文化建设可资利用的资源。而这些资...
关键词:中国哲学 现代诠释 内在逻辑 中国古代哲学 文化形式 中国文化建设 观念形态 文化遗产 
经典与阅读——寻求传统经典理解范式的突破
《人文杂志》2009年第3期26-30,共5页华军 张连良 
以往对中国古代哲学典籍的理解,多是依照西方哲学体系进行的,缺乏对中国哲学之为哲学的前提性反思,因而具有一定局限性。为此,现时代我们需要在中国哲学视域下,在哲学文化作为义理内容与文化形式相统一的理解基础上,以求对中国古代哲学...
关键词:理解范式 中国古代哲学 传统 阅读 哲学体系 中国哲学 哲学视域 文化形式 
中国哲学的内在逻辑与中国哲学的诠释被引量:4
《长白学刊》2008年第5期7-13,共7页张连良 
中国古代哲学资源能否在当代及未来的中国文化建设中得到充分的、创造性的利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古文化形式包裹下的精神义理的合理诠释。这种诠释得以进行的一个前提,就是通过对中国哲学发展史的考察,获得关于中国哲学发展的内在逻...
关键词:内在逻辑 心理与文化 哲学诠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