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诠释

作品数:611被引量:1586H指数:1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傅永军朱健平洪汉鼎彭启福陈宋洪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乡村教师数字鸿沟的阈限与跨越——基于哲学诠释学的视角
《教育传媒研究》2025年第2期82-87,共6页赵文政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武汉东湖学院)2024年度专项研究重点课题“多智能体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与优化策略研究”(课题编号:WHDHSZZX2024207);2025年度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的创新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5lslqnwzzkt-008);2024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中小学思政课中‘新质生产力’的教学转化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G24CB157);2024年度辽宁省教育厅高校基本科研项目“大模型时代职前教师对新兴数字技术的接受度研究”(项目编号:LJ112410169016)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认为,无论孟德维尔的蜂巢理论、爱尔维修的“公益即美德”说抑或是霍尔巴赫关于宿命论的论述,都倾向于认为个体利益的纯粹堆砌即公共利益。爱尔维修的“公益即美德”说以及霍尔巴赫的宿命论为在乡村振兴下思考教师数字鸿沟治理是否...
关键词:乡村教师 数字鸿沟 技术变革 专业发展 价值自觉 
和平秩序的政治哲学诠释:马克思对圣西门和平思想的超越
《江苏社会科学》2025年第2期54-62,共9页兰洋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4LLZXB034)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与圣西门的关系是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重要参考。在法国大革命后欧洲陷入持续战乱和社会危机的背景下,圣西门基于实证历史研究论述了一整套和平秩序图景,提出了与近代西方主流政治哲学不同的思想路径和价值观念。马克思在哲学起...
关键词:和平秩序 政治哲学 实业科学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 
20世纪初中国的西方古典哲学诠释:《学衡》中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汉译研究
《中国翻译》2025年第1期40-47,190,共9页姜筠 
20世纪初的西学汉译规模巨大、影响深远,其中许多汉译文献有待深入研究。《尼各马可伦理学》汉译是《学衡》译者在译介西方学术方面的杰出成就之一。本文借助诠释学的视角,将这一翻译活动视为20世纪初中国学者与古希腊哲学思想之间的对...
关键词:《尼各马可伦理学》 《学衡》 经典诠释 中西对话 
“理解”的三重意义——兼论儒家经典的诠释问题
《学术月刊》2025年第1期11-18,72,共9页景海峰 
作为诠释学的重要概念,“理解”至少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就阅读过程中的语文学意义而言,我们把握了文意,并且能够围绕着文本的脉络来展开有效的解释;二是凝思于“理解”本身,从作者、读者和文本这三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入手,来说明理解的...
关键词:理解 解经学 近代诠释学 哲学诠释学 儒家经典 
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实践特性
《今古文创》2025年第2期64-66,76,共4页李艺源 
《真理与方法》是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著作,由此书,诠释学开启了由一般向哲学的历史性转向。伽达默尔对诠释学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他试图改变长久以来诠释沦为一种“技艺”的境况,使理解活动具有生发性。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以“实践”...
关键词:伽达默尔 哲学诠释学 实践哲学 
本期聚焦
《中国翻译》2024年第6期1-1,共1页
本期“理论研究”栏目《关于翻译理论来源问题的元理论探究一以波普尔的科学哲学为参照》认为,对翻译实践的观察概括只是翻译理论潜在的可能来源之一,翻译理论并不存在某种所谓“好的”来源。对于所有翻译理论,无论其来源如何,都应始终...
关键词:修辞行为 翻译理论 哲学诠释学 修辞批评 体验式阅读 变形现象 修辞话语 深层内涵 
自由与资本的合谋——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经济现象的哲学诠释
《西部学刊》2024年第24期154-157,共4页闫博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资本论》的‘幻相逻辑’研究”(编号:22GZZD03)的阶段性成果。
《法哲学原理》是黑格尔哲学的集大成著作,黑格尔启蒙哲学的基础,即理性主义,在法哲学中表现为意志的自由。黑格尔哲学赋予了自由意志抽象的社会历史性,客观唯心主义的辩证法和历史观念服从于资本的逻辑,自由意志获得定在的合理性维护...
关键词:黑格尔 自由意志 资本 永恒性 辩护 
基于哲学诠释学的教科书理解
《当代教育科学》2024年第11期29-35,共7页何亮 李如密 
中国教育学会2022年度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基于义务教育新课标的中小学教师教材理解研究”(项目编号:202200011702A)的研究成果之一。
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教科书理解实现了从文本理解到自我理解的本体论转向。具体表现为:教科书理解目标从文本到自我转变、理解取向从“正确理解”到“理解的历史性”转变、理解方式从单向阅读到双向对话转变以及理解结构从封闭到开放转...
关键词:教科书理解 哲学诠释学 自我理解 文本理解 
汉字“生”“活”“存”“在”本义的存在论意义--存在论的“汉语哲学”诠释
《齐鲁学刊》2024年第5期5-14,共10页黄玉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经典诠释学基本文献整理与基本问题研究”(21&ZD054)。
汉语“本体论”与“存在论”应当严格地区别开来,前者对应传统的“ontology”,后者对应的则应当是“Being theory”,因为后者思考的并非形而上的存在者,而是前存在者的存在。尽管前者可以汉译为“存有论”,但后者却不能,因为汉语“有”...
关键词:汉字的本义 生活 存在 本体论 存在论 
中国古代数学的认识论研究——基于哲学诠释学的视角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4年第19期82-86,共5页胡吉振 
哲学诠释学是中国古代数学认识论的理论基础,而体验是中国古代数学的认识论方式。哲学诠释学解读中国古代数学的认识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中国古代文化与哲学诠释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体验”是中国古人认识论的“专利”,中国古代数学...
关键词:中国古代数学 认识论 哲学诠释学 传统文化体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