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各马可伦理学》

作品数:201被引量:236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刘玮邓安庆郝亿春何博超杨蓉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20世纪初中国的西方古典哲学诠释:《学衡》中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汉译研究
《中国翻译》2025年第1期40-47,190,共9页姜筠 
20世纪初的西学汉译规模巨大、影响深远,其中许多汉译文献有待深入研究。《尼各马可伦理学》汉译是《学衡》译者在译介西方学术方面的杰出成就之一。本文借助诠释学的视角,将这一翻译活动视为20世纪初中国学者与古希腊哲学思想之间的对...
关键词:《尼各马可伦理学》 《学衡》 经典诠释 中西对话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双重境界——基于《尼各马可伦理学》的文本解读
《西部学刊》2024年第17期152-155,共4页朱贺炜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主张幸福是人所追求的至善,是合德性的灵魂的实现活动,沉思是最大的幸福。亚里士多德对德性进行二元划分,认为“理智德性”,特别是其中的明智和智慧是实现幸福的关键因素,就此明确幸福的双重境界:一...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幸福 德性 思辨 
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以《尼各马可伦理学》为中心
《哲学进展》2024年第8期1905-1910,共6页郑婉霞 
纵览《尼各马克伦理学》一书,其核心就在于对于人而言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得幸福的论证。亚里士多德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构建出一条理论与实践、形上与形下交叉相互的探索幸福之路,本文旨在从幸福的旨归、幸福的条件以及幸福的实现三个方面...
关键词:幸福 最高善 德性 沉思 
作为友善的团结——读《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八、九卷
《思想政治课教学》2024年第7期95-96,共2页葛中传 
《尼各马可伦理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该书中亚里士多德论述了个体德性和良好生活的理想状态,第八、九卷重点讨论了友爱概念。就亚里士多德的整个思想体系而言,友爱概念作为一条暗线将个体修养同社会交...
关键词:《尼各马可伦理学》 个体德性 个体修养 群体伦理 思想进路 亚里士多德 集大成之作 友爱 
论亚里士多德“完善的友爱”的伦理意蕴及价值——基于《尼各马可伦理学》的文本分析
《哲学进展》2024年第4期789-795,共7页邓锦慧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对友爱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阐释。其中,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德性友爱,认为其实现了友爱的最高形式,相较于另外两种友爱具有价值优先性。因此,亚氏将其视作“完善的友爱”,并将其归结于一种伦理德性。在...
关键词:友爱 德性友爱 德性 逻各斯 城邦共同体 
论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基于《尼各马可伦理学》的文本探析
《花溪》2024年第1期0086-0088,共3页裴迎权 
幸福,是人类对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明确表示到底何为“幸福”?他在书中提到,幸福即为合德性的活动;幸福是来自自身的,不受外物的影响,所以幸福是值得我们追寻的目标。因此,幸福的内在本质上是完善的...
关键词:《尼各马可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 幸福 
论《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明智”概念
《心理学进展》2024年第1期229-234,共6页舒彤 
在心理学中,智慧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智慧更是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而作为实践智慧的明智跟心理学所定义的智慧便是密切相关的,在心理学中,明智的推理也是智慧的一种表现,那么也可以说在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其实...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理智德性 明智 实践智慧 
《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两种“属人的善”
《伦理学术》2023年第2期278-291,共14页刘曼婷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亚里士多德定义了两种“最高善”:一为沉思生活,一为道德德性与实践智慧的完满实现。本文试图论证,因为后者对前者的实现有着必要作用,故在衍生的意义上具有可欲性。对此的讨论或许有助于澄清“美德”概念在亚...
关键词:最高善 亚里士多德 道德德性 美德伦理学 
德性是知识吗——《美诺》与《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差异研究
《理论界》2023年第12期65-70,共6页任梓远 
人们一般会把“德性是知识”这一命题归到苏格拉底的名下,但他实际主张的是:“德性是智慧”。在柏拉图的《美诺》篇中,苏格拉底认为人无法获取智慧,我们需要不断审察诸意见才能趋向于智慧。苏格拉底借此提醒我们,这种审察本身就是属人...
关键词:德性 知识 智慧 明智 伦理德性 
公道是否是一种更高的正义——基于《尼各马可伦理学》V.10的研究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23年第6期62-68,共7页黄闻钦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五卷提出了“公道”这一概念,认为公道是对法律正义的纠正,由此引发了后世学者对于公道与法律正义之关系的不同解读。例如,莱顿(W.von. Leyden)认为公道对法律正义的纠正体现在公道是一种独立且高于法...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公道 法律正义 实践智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