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燕

作品数:10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乐府诗论著索引舞曲燕歌行意象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许昌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唐代乐府诗研究论著索引(中)
《乐府学》2009年第1期307-330,共24页梁海燕 
关键词:乐府诗 《蜀道难》 杜甫诗歌 石壕吏 研究论著 兵车行 三别 歌行 边塞诗 张王乐府 
舞曲乐府诗的文体特征探讨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84-88,共5页梁海燕 
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乐府诗集>研究"(XZ200310028005)
舞曲歌辞是汉唐乐府诗的一个重要类别,与舞蹈艺术结合,是其有别于其他类乐府诗的重要特征。在舞曲创作背景、表演情境的影响下,大多舞歌文本重叙述事件、描写场面,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其语言具有指向受众的内在要求。同时受舞曲来源影响,...
关键词:舞曲 乐府诗 文体 
汉唐舞曲乐府诗探析被引量:1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89-91,123,共4页梁海燕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乐府诗集研究"成果(编号:03BJBWY033)
作为一种音乐体裁,舞曲歌辞兼具表演艺术、歌辞文学的双重属性。考察汉唐之际舞歌的表演、流传,发现其于舞曲本事、叙述内容、主题思想、舞蹈形象、演艺情况等方面,对当时及后代文坛都产生了独特影响。
关键词:舞歌 流传 文学意义 
《新乐府》之创作理念新说被引量:2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54-59,共6页梁海燕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03BJBWY033);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XZ200310028005)"<乐府诗集>研究"
在白居易心目中,训俗化下与劝谏君主同样重要,《新乐府》在创作实践上体现了诗人"劝上"与"化下"并重的政治理想。这两类作品的存在,皆本于白居易以"风教-采诗"为核心的政治教化观念。《新乐府》之大量采用三七杂言体的现象也可从这一角...
关键词:新乐府 风教 采诗 三七杂言 
论唐诗中的“牧童”意象被引量:6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53-55,共3页梁海燕 
披蓑负笠的外表、倚牛吹笛的行为,是"牧童"形象的基本特征。唐诗中的"牧童"有写实、象征两类,后一类"牧童"身上寄寓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追求。
关键词:牧童 田园诗 象征 自然 
上官体新论被引量:2
《中国诗歌研究》2008年第1期211-219,共9页梁海燕 
本文一改前人只是从诗歌发展史大的背景给上官体进行简单定位的做法,主要着眼于上官仪及上官体本身,系统考察了上官仪作为一个宫廷诗人、一个对近体诗发展有着贡献的诗人、一个诗歌风格"绮错婉媚"的诗人这三重身份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
关键词:上官体 绮错婉媚 近体诗 合乐 
唐代乐府诗研究论著索引(上)
《乐府学》2008年第1期295-318,共24页梁海燕 
凡例一、本索引的编撰目的,是为学界提供一份能够体现唐代乐府诗研究的历程以及现状的资料信息,相关论文、著作的著录力求详备。凡关涉唐代乐府诗研究的论著,无论是针对某一专题,或单篇作品的考证,有见必收。赏析性文章,酌情收录。
关键词:乐府诗 边塞诗歌 《春江花月夜》 岑参 张若虚 燕歌行 春江花月夜 研究论著 从军行 唐代边塞诗 
《武德舞歌诗》与汉代宗庙祭仪的传承演变被引量:1
《许昌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59-61,共3页梁海燕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03BJBWY033);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XZ200310028005)
《武德舞歌诗》是现存汉代唯一一首宗庙祭祀乐歌,它是合登歌、舞歌于一体的祭仪乐章。《武德舞歌诗》的创制、实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代宗庙祭仪的传承、演变形迹。
关键词:武德舞 祭仪 传承 演变 
“舞曲歌辞”类目成因考被引量:2
《乐府学》2006年第1期83-100,326,共19页梁海燕 
通过对《乐府诗集·舞曲歌辞》的作品来源、著录体式、收录标准三方面的考察、分析,可以发现,“舞曲歌辞”类目的形成兼有音乐属性和资料来源两方面因素。“雅舞”,主要出于郭茂倩对这类歌辞所依附的音乐体系特殊性的认识;“杂舞”,则...
关键词:乐府 舞曲歌辞 类目 成因 
《前溪舞》的流传及文学影响被引量:3
《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1期196-200,共5页梁海燕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乐府诗集>研究"(03BJBWY033)
自六朝至唐末五代,无论宫廷还是民间,《前溪舞》一直是深受欢迎的歌舞曲目。《前溪舞》的音乐基调忧郁感伤,抒写离思、念远、怀归是这一乐舞的基本主题。因《前溪舞》及其歌辞的广泛传播,“前溪”逐渐具有指代歌舞之地、别离相思之地的...
关键词:忧郁感伤 离思 念归 《前溪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