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巍

作品数:11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哈利·波特》共同体狐狸小说女性主体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山东外语教学》《英语研究》《外国语文》《昆明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王的孩子”:《黑暗在崛起》中的亚瑟王叙事与儿童形象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97-103,共7页许巍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战后英国儿童幻想文学中的民族性研究”(18NDJC003Z)。
英国文学传统中亚瑟王故事的重现、续写或改写,已经成为现当代儿童幻想小说创作中最显著的现象之一。儿童文学作家苏珊·库珀的《黑暗在崛起》系列小说以其独特的方式呈现了亚瑟王叙事,通过勾勒英国现代社会的孩子与亚瑟王之间继承且超...
关键词:《黑暗在崛起》 亚瑟王 儿童 道德信念 共情 
绘制儿童文学“跨界”研究的版图——评新版《儿童文学关键词》
《昆明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1-5,共5页许巍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战后英国儿童幻想文学中的民族性研究”(18NDJC003Z)。
2021年出版的《儿童文学关键词》对其所收录的关键词论文中的重要词汇都进行了考镜源流,并将着力点放于语词引发的问题及由此展开的批评话语。该书具有显著的“边界”的对话性,绘制了儿童文学研究不断突破旧“边界”而形成跨民族、跨文...
关键词:儿童文学 关键词 跨界 跨学科 教育性 
英国儿童小说《国家》中的民族叙事和身份认同被引量:2
《当代外国文学》2021年第1期59-65,共7页许巍 
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战后英国儿童幻想文学中的民族性研究”(18NDJC003Z)的阶段性成果。
著名儿童小说作家特里·普拉切特的《国家》把当代英国儿童文学作品的后殖民书写向前更推进了一步,不但颠覆了英帝国的民族叙事话语,而且呈现了"主流"文化和"他者"文化复杂地进行碰撞、协调和交互的动态图,见证了作家对当代英国民族性...
关键词:《国家》 特里·普拉切特 民族身份 文化对话 
儿童幻想小说的经典之美——论《哈利·波特》的游戏精神被引量:1
《美育学刊》2018年第6期96-102,共7页许巍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战后英国儿童幻想文学中的民族性研究"(18NDJC003Z)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哈利·波特》成为现象级的文化产品,学界更多地关注作品的文化意义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其作为儿童文学读物的审美内涵。这一系列小说之所以深受儿童读者的欢迎是因为作品本身具备西方儿童幻想小说的文学经典性和美学特质。小说在...
关键词:美学特质 游戏精神 幻想性 幽默性 “顽童” 
“仙境”与共同体想象:《纳尼亚传奇》的文化意义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7年第2期126-136,共11页许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项目编号:12&ZD172)的阶段性成果;杭州市外文学会重点课题“英国儿童奇幻小说中的现代性反思”(项目编号:HWZD2013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想象在C.S.刘易斯的写作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纳尼亚传奇》蕴藏着广阔的想象愿景。刘易斯通过"仙境"纳尼亚,重新想象了在现代文明中逐渐丧失的共同体文化精神。纳尼亚实现了人与其他生灵进行交流的愿望,激发了人内心的愉悦、关爱...
关键词:《纳尼亚传奇》 “仙境” 共同体 交流 情感力量 骑士品质 
魔棒下的共同体话语:《哈利·波特》的文化解读被引量:1
《山东外语教学》2016年第4期76-82,共7页许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化观念流变中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项目编号:12&ZD172)之子课题"文化观念裂变时期的英国文学典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评论界对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的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其中包括对小说所蕴含的共同体话语的文化探究。小说通过"家"、"彩虹联盟"、"邪恶力量"等形象描绘出滕尼斯、威廉斯和鲍曼所阐述的共同体愿景,承载着厚重的道德力量,反映出作者对...
关键词:共同体 道德情感 《哈利·波特》 
创伤书写中的个人记忆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4年第3期59-60,共2页许巍 
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北美亚裔文学‘创伤小说’的范式探讨"(编号:Y201225139)的成果
创伤记忆在文本中的体现不仅涉及创伤"滞后性"导致的对过去体验的特殊叙事手法,而且包括受创者对创伤内容的重新想象的过程及目的等意识层面的内容。乔伊·小川的《伯母》提供了肯定创伤正面价值的写作范式,即受创者对创伤事件主动做出...
关键词:个人记忆 创伤写作 《伯母》 
华裔女作家认同困境的背后--从伊芙琳·刘的《逃跑》看主体建构的异质性
《英语研究》2013年第3期43-47,共5页许巍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201225139)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加拿大华裔女作家伊芙琳·刘的成名作《逃跑》使作者自己陷入"族裔困境"中,其主要原因是外界的解读框架限制了文本存在的意义。通过自传体日记,伊芙琳重申"消解中心"的话语,在女主人公身上建构了两个主体意识,即"逃跑者"和"妓女",呈现...
关键词:族裔困境 主体意识 逃跑者 妓女 
“穿越”的狐狸——解读小说《千年狐》中的女性主体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3年第12期32-33,共2页许巍 
小说《千年狐》是加拿大华裔女作家拉丽莎·赖的首部力作。这部作品充满着跨越性别、文本与历史等界限的话语特征,通过"恶作剧人物"狐狸的自由流动性勾勒出超越二元对立范畴的"第三空间"。狐狸的复现有助于作者在违规越界中建构理想的...
关键词:狐狸 越界 女性主体 
“第三空间”的女性主体——解读小说《千年狐》中的违规越界之表征
《外国语文》2012年第S1期10-13,共4页许巍 
近期加拿大族裔作家的创作明显区别传统的少数族裔书写,其多样性和实验性在一定意义上颠覆了族裔身份的本质化表述。论文以加拿大华裔女作家拉丽莎·赖的小说《千年狐》为典型例子,详细分析了其中难以确定族裔主体位置的原因:违规越界...
关键词:狐狸 违规越界 “第三空间” 女性主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