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伟

作品数:12被引量:2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魏晋陆机考论《文子》文艺思想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甘肃社会科学》《文学遗产》《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试论魏晋诗赋创作的韵式探索被引量:2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52-57,共6页刘志伟 丁宏武 
魏晋时期,汉语语音由上古音向《切韵》音的转折,对诗文创作追求“同声相应”、“异音相从”的声韵效果,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曹植等开风气于先,陆机、潘岳等继之于后,魏晋作家在诗、赋用韵方式上多有探索,不但重视诗、赋用韵表情达意...
关键词:魏晋 诗赋 韵式 功能 结构 
一部“老而更成”的杜诗研究专著——郑文教授《杜诗檠诂》评介
《图书与情报》2006年第5期149-152,共4页刘志伟 
文章对《杜诗檠诂》一书进行了评价分析,认为该书是当代杜诗研究的力作,其主要特点有:以对杜诗总体特质的精确把握而为具体“檠诂”;善于分析,精于训诂,熟透杜诗;精于史地考证;以诗人之心注杜与运用赋法为文;条目别具特点。
关键词:杜诗檠诂 书评 
《文子》与道家的文艺思想被引量:2
《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160-163,共4页刘志伟 王丰先 
《文子》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艺思想上承老子,具有重要价值。本文试图把《文子》的文艺思想置于春秋战国之际中华文化发展格局中,联系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探讨其文艺思想和道论、政治观、人性论之间的复杂关系。
关键词:文子 道家 文艺思想 
陆机研究的反思与展望被引量:2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97-102,共6页刘志伟 
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陆机集校笺"(0128)阶段性成果
古今陆机研究,大体可分为生前至唐初、唐初以后至现代、近20多年以来等三大阶段,其进展已为未来研究打下较坚实基础。但也存在整体性与系统性不够、方法相对落后的不足及亟待拓展、深化的方面。近年来的浮躁学风还造成新的研究弊病。故...
关键词:陆机 陆机研究 十大构想 
《语林》与《世说新语》“捉刀”条考论被引量:1
《文学遗产》2004年第5期36-46,共11页刘志伟 
本文以《语林》与《世说新语》为“捉刀”故事意义生成、衍生的两大阶段 ,试就曹操、崔琰史实补证裴启《语林》“捉刀”叙事于史为假 ,深入考论裴启《语林》怎样改造曹、崔与匈奴关系史实 ,并借鉴司马彪《续后汉书·承宫传》、《三国志...
关键词:《语林》 《世说新语》 “捉刀”故事 叙述方式 古代文学 
“英雄”价值观念与曹操的家族文化教育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28-30,共3页刘志伟 
本文分两部分 :首先探讨曹操的“英雄”追求与士族文化价值观念的关系 ,进而分析“英雄”价值观对曹操家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影响以及曹操家族文化教育的成效 ,以期全面认识曹操作为汉末三国“英雄”典型的价值。
关键词:“英雄”价值观念 家族文化教育 曹操 家族教育 
崇“友”意识与嵇康的文学创作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1-6,共6页刘志伟 王秀红 
首先探讨嵇康崇“友”意识的成因及其交“友”特点,认为“早孤”生活也是形成嵇康崇“友”意识的重要因素。而成年后迭遭母亲、长兄早逝打击,与二哥嵇喜无同志之谊,以及不重女色等,也使他崇“友”。注重择“友”、“每思郢质”,以对抗...
关键词:嵇康 文学创作 祟“友”意识 成因 审美价值 人格 诗歌创作 哲理散文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英雄”传记——试论王粲《英雄记》被引量:6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74-79,共6页刘志伟 
王粲的《英雄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载“英雄”的传记。该书全书已佚,存在书名讹误、材料真伪与具体写作时间等问题。据史料分析,其主体部分当写成于建安十三年(208年)九月,作者归曹前,反映了曹操统一北方以前汉末群雄割据...
关键词:王粲 《英雄记》 "英雄"传 
从陆机诗赋论看其诗学赋学思想价值——兼论诗赋理论研究的思维模式与方法被引量:2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7-13,共7页刘志伟 
反思 2 0世纪重诗轻赋或诗、赋混同的固有思维模式与研究方法 ,以客观、准确地认识陆机诗论与赋论二者的辩证关系为探讨问题的根本前提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陆机分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是在曹丕并论“诗赋欲丽”基础...
关键词:陆机  赋论 思想价值 学术反思 
题材选择与魏晋诗赋文体演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60-65,共6页刘志伟 
题材选择是魏晋诗、赋关系的重要方面。建安时代,以提纯文学创作内容的文学性和凸显文学自身抒情功能为特征的文体演进意识,与“雅好慷慨”的时代精神相交汇,使诗、赋创作以强烈的主观抒情性为统摄,题材趋同现象普遍、突出;魏晋之...
关键词:题材选择 文体演进 魏晋时期 诗歌  建安时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