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媛

作品数:12被引量:1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黑龙江科技学院外语系更多>>
发文主题:黑人母亲《宠儿》《最蓝的眼睛》主体性文化殖民主义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黑河学刊》《学术交流》《商场现代化》《林区教学》更多>>
所获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黑河学刊》2013年第7期125-126,共2页孙媛 周国华 唐丽娜 宋颖 安超 
2012年黑龙江科技学院教研项目支持;项目编号:106
交互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提出的教学模式之一,它强调教学主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利用该模式对英美文学课程进行教学要符合三个原则:即创设特定教学情境,使学生掌握文学批评方法;实行分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与他人...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 交互式教学模式 创设教学情境 分组合作学习 及时评价 
从《宠儿》的碎片式叙事看小说人物的疯癫
《长城》2013年第02X期179-180,共2页孙媛 
2012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支持,项目编号:12522269
碎片式叙事并非小说史中出现的新的模式,许多早期小说已采用了碎片式的形式。在碎片式叙事模式中,小说中的事件陈述采用非线性形式。这一模式如萨尔迪瓦所说,"是一种使读者了解20世纪美国后工业时期人们生存状态的策略"。在小说《宠儿》...
关键词:《宠儿》 小说人物 碎片式 话语权利 莫里森 黑人奴隶 小说情节 生存状态 黑人女性 复仇女神 
《英美概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黑河学刊》2013年第1期142-143,共2页王静 王雪玲 孙媛 徐慧 杨阳 张羽歌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青年专项课题)"基于长尾理论的高校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课题编号:HGJXH C110897)
在当前的《英美概况》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影响该课程教学效果的主客观因素,如教材使用、学生兴趣、多媒体合理使用等,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教师应针对这些问题,适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及提...
关键词:英美概况 教学改革 改革策略 
《最蓝的眼睛》:黑人母亲自我镜像的迷误被引量:3
《学术交流》2012年第11期194-196,共3页孙媛 
2012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2522269)
莫里F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中,黑人母亲波琳在白人文化殖民主义的压迫下,丧失了黑人特有的文化身份,在黑人社区这片精神荒原中,她将白人种族主义者刻意塑造和传播的黑人他者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内化为自己真实塑像的一部分,远离了本体,...
关键词:莫里森 《最蓝的眼睛》 文化殖民主义 黑人文化身份 精神荒原 自我镜像 
从拉康的镜像理论看《秀拉》中黑人母亲自我的构建
《芒种》2012年第6期151-152,共2页孙媛 
2012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支持(项目编号:12522269)
《秀拉》是莫里森的经典小说之一,它描述的是一位与命运抗争,却被黑人社区排除在外的黑人女孩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为秀拉,但和秀拉一样处于不可替代地位的人物便是黑人母亲爱娃。爱娃是男权社会中被压抑的女性的代表,她永远是男权社会...
关键词:自我 镜像理论 黑人 男权社会 母亲 象征界 拉康 想象 秀拉 影像 
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未来宽口径就业研究
《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21期176-177,共2页王静 孙媛 王雪玲 
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项目"英语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的研究与实践"研究专用论文;项目编号68;主持人:陈桂琴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逐渐融入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经济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而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适应国际商务活动的发展,各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招生规模也逐年递增,对学生的国际商务综合能力的培...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 宽口径就业 能力培养 
从新历史主义视阈看莫里森笔下的“大母亲”原型——《宠儿》中黑人母亲主体性探究被引量:1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121-124,128,共5页孙媛 
黑龙江科技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06-164)
从分析《宠儿》中的"大母亲"原型入手,利用新历史主义批评方法探讨莫里森笔下黑人母亲主体性丧失的根源,褒扬其维护主体性的行为,可以揭示出莫里森所倡导的民族意识复归的思想及其必要性。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大母亲”原型 主体性 民族意识 
精神荒原中黑人母亲主体性的建构——评《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母亲麦克蒂尔
《林区教学》2008年第12期48-49,共2页孙媛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母亲麦克蒂尔身处白人霸权文化的藩篱中,被剥夺了应有的母爱的权力及基本的人权,生活在精神荒原之中。但她却固守本民族的文化并确保文化的传承,重新构建了自身的主体性,实现了真正的自我。
关键词:白人霸权文化 精神荒原 主体性的建构 
《我之死》中的牺牲与救赎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41-42,共2页徐慧 孙媛 
笔者通过分析马拉默德短篇小说《我之死》中的三个人物,阐释了作品中的犹太文化母题—牺牲与救赎的文学表现,使读者清晰地了解了犹太人的文化和信仰,也深刻地体会到了马拉默德赋予其作品及犹太文化母题的新内涵。
关键词:牺牲 救赎 犹太文化 
重现的记忆——创伤的表征——《宠儿》中奴隶制对黑人母亲主体性的剥夺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102-104,共3页孙媛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的母亲塞丝生活在罪恶的阴影之中。在时间中的驻足使塞丝生活在不可磨灭的阴影中,而女儿的鬼魂再次刺痛了塞丝心底的记忆。生活在过去遗留的创伤中,永远受奴隶制的压抑,黑人将终究活在罪恶之中,不能自拔,只...
关键词:奴隶制 创伤 主体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