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作品数:14被引量:4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教育晚清近代教育孤岛时期学术体系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近代史研究》《学术月刊》《江汉论坛》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科学”流变与晚清中学“科学化”路径的探索——以近代史学为中心被引量:1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26-36,共11页张帆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近代中国科学概念的生成与歧变"(14FZS035)的研究成果
"科学"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与中国学术的近代转型相伴生。基于"科学"意义的多歧,近代学人各取其道探索中学"科学化"的路径。国粹派视"科学"为一个调和新旧的学术范畴,以中学为本位沟通"科学",复兴古学。梁启超等人服膺进化论,将"科学"...
关键词:晚清 科学 中学 科学化 
民初国学研究中“科学”范式的变迁——一个概念史的考察被引量:5
《近代史研究》2016年第5期125-142,161,共18页张帆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近代中国科学概念的生成与歧变"(14FZS035)的成果之一
中国"科学"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晚清自日本输入后,就作为学术名词与传统学术的改造相伴相生。新文化运动时期,留美学生输入整体性"科学"概念,"科学"开始从一个宽泛的,以分科为特征的学术体系,向整体性的,以"科学方法和精神"为核心的思...
关键词:民初 国学 科学 分科 科学的方法与精神 
“力”与“理”之间:欧战语境下中国“科学”概念的道德困境与意义转向被引量:3
《学术月刊》2016年第7期109-122,共14页张帆 
国家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近代中国科学概念的生成与歧变"(14FZS035)的成果之一
1914年欧战爆发,将附着于"科学"概念之上的竞争之"力"与生存之"理"的矛盾同时呈现,国人陷入道德困境,各种调适思想应运而生。警惕"力"者,视"科学"为物质主义,主张调和中西文明;崇尚"力"者,尊"科学"为竞争哲学,倾向唯意志论;留美学生另...
关键词:欧战“科学” 物质主义 生存竞争“科学救国” 
“科学”的维度:近代中国学术转型中的政治考量——围绕《新民丛报》的考察被引量:1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30-40,共11页张帆 
杭州师范大学科研启动经费项目"近代中国教育科学化的构想与困惑"的研究成果;杭州师范大学勤慎研究项目资助
20世纪初年,中国学界曾经发生过一场关于中国是否"有学"的讨论。讨论由《新民丛报》发起,《新世界学报》《大陆》报回应。参与各方均欲以"科学"为标准振兴中学。由于夹杂着不同的政治理想,他们表现出对"科学"概念不同程度的迎拒取舍,以...
关键词:“科学” 《新民丛报》 学术转型 政治变革 
“有学”“无学”之辨:20世纪初“科学”标准下的中学自省被引量:7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72-84,共13页张帆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近代中国的知识和制度转型"(05JZD00011)
20世纪初年,学界曾经发生过一场关于中国是否"有学"的讨论。讨论由梁启超发起,《新世界学报》、《大陆》回应。三方均欲依傍西学的分科概念反省中学,但在模糊的"科学"标准下,梁启超认为中国古代"有学",近代"无学",欲以"科学"为榜样,对...
关键词:“有学” “无学” 科学 中学 
从“格致”到“科学”:晚清学术体系的过渡与别择(1895-1905年)被引量:8
《学术研究》2009年第12期102-114,共13页张帆 
19世纪中后期,"格致"一词成为中西学术连接的桥梁。但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国人逐渐放弃对于"格致学"单纯的技艺追求。严复在"西学格致"的意义上阐发英国实证主义的科学体系,部分趋东学人借用"科学"一词输入日本学术。二者在自然科学的...
关键词:“西学格致” “科学” 过渡 别择 
晚清教科之“科学”概念的生成与演化(1901—1905)被引量:8
《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6期108-121,共14页张帆 
2007年江苏省教育厅青年立项课题"科学教育思潮研究"(C-a/2006/01/028)成果
19、20世纪之交,"科学"一词在中国初现,虽与教育相关,却不特指分科教育。新政时期,中国朝野皆以日本教育作为汲取"科学"的管道,使得晚清新教育与日本"科学"紧密结合,从而形成教科意义上的"科学"概念。这种"科学"概念的生成体现了朝野各...
关键词:分科之学 教育 科学 
近代“格致学”的传播与辨义被引量:4
《学术研究》2007年第10期99-106,共8页张帆 
"格致学"即"格物穷理之学"。19世纪中后期,"格致学"在内外交困的中国重新焕发光彩,成为中西学术连接的桥梁。此一时期,"格致学"的意义复杂多歧,其语义因时、因地、因人都有不同表达,在西学的引进者与中国的解读者之间亦存在差距。这种...
关键词:“落差” “格致学” 意义 辨析 
孤岛时期的上海租界教育被引量:2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18-23,共6页张帆 魏惠卿 
1937年上海两租界沦为孤岛。孤岛教育呈现纷繁复杂的景象:大量沦陷区学校避难于此,孤岛教育异常“繁荣”;各校均面临办学困难,战争给教育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孤岛教育成为各种政治势力争夺的焦点。在特殊的孤岛环境下,中国教育在夹缝中...
关键词:孤岛 上海租界 租界教育 
30年代上海租界教育改革研究被引量:2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46-50,共5页张帆 
上海租界教育是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产物 ,损害了中国的教育主权。 2 0世纪初 ,上海市民的民族意识日益觉醒 ,要求收回教育主权 ,并得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积极响应 ,于 30年代开始进行租界教育改革 ,收回了部分教育权益。但改革...
关键词:公共租界 局设教育 教育主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