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作品数:8被引量:8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佛经翻译佛教中国化教化中土乾坤并建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艺术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学术研究》《史林》《人文杂志》更多>>
所获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中国佛教译场职分与翻经流程——以《楞严》经题为中心被引量:1
《普陀学刊》2017年第1期216-260,共45页李欣 
《楞严》经题涉及的译主、笔受、译语、证译(兼及证义)等职分,颇能折射译场全貌。本文逐条考释:疏解'译(主)'与'证义',显示佛教译场义理为先的翻译理念;考释'笔受'(附执笔、缀文、润文、次文)和'译语',分疏出两种笔受、两种译语,进而考...
关键词:佛经翻译 译场 楞严经 
中土观音女性化与汉文明“乾坤并建”之教化原则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4期48-49,共2页李欣 
在印度,观音原是男身,佛教东流至中国之后才明确转化为女性形象。观音女性化与佛教中国化同步,汉文明“乾坤并建”的教化原则促使了观音形象女性化。“乾坤并建”,是汉文明一切名物制度之设计原理,即:先顺应人嗜欲之情,再加入节制欲与...
关键词:乾坤并建 佛教中国化 观音形象 汉文明 女性化 教化 设计原理 
中土观音女性化成因别释——兼议汉文明“乾坤并建”之教化原则被引量:1
《世界宗教文化》2016年第6期71-77,共7页李欣 
观音在印度原是男身,汉文明"乾坤并建"的教化原则促使了观音形象女性化乃至美艳化。这一原则充分考虑了人有限与超越双重特性,即"中庸",其关键在于引入坤卦。而坤卦的实施在于对事相美恶贵贱高下,有一明确分判。明知为低,依然包容。而...
关键词:教化 乾坤并建 观音 佛教中国化 
《楞严经》笔受房融行状考
《普陀学刊》2015年第1期217-229,共13页李欣 
《楞严经》经题有'菩萨戒弟子前正谏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受'一条,〔2〕则房融曾参与译经,充任笔受一职,将他人译为汉语的经文记录在案。但其人其行,史料绝少。本文裒辑相关文献,略加考证,以资参考。
“如是我闻”首译时代与早期汉译佛经辨误、辨伪被引量:5
《史林》2014年第1期29-39,189,共11页李欣 
东晋晚期之前译经,经首一语作"闻如是"、"我闻如是",鸠摩罗什之后,"如是我闻"译法广泛应用。由此可为早期汉译佛经辨误、辨伪提供一简易方法:东汉、三国与西晋,无"如是我闻"译法,一旦文而"如是我闻",题而"东汉、三国、西晋",需存疑。再...
关键词:如是我闻 鸠摩罗什 佛经翻译 佛经辨误 佛经辨伪 
从现象到物自身:文字书写何以进入审美视域——兼论汉文明“道”之周遍性思想
《学术研究》2013年第4期25-30,共6页李欣 
上海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07EZX002)的阶段性成果;同济大学促进对德学术交流基金资助
文字书写转为审美对象,在于两种观物立场的转换:摒弃功利或认知的立场,不将其视为实用技能或认知符号,而以无功利的心态看待文字书写本身。此时,文字书写便摆脱了现象身份,仿佛物自身般,进入审美视域。此种无功利心态是普遍的,在古希腊...
关键词:康德 现象 物自身 书法  
神仙的感情、胡兰成与道家的圆教——兼议汉文明道在器中、即器修道的传统
《人文杂志》2012年第1期80-86,共7页李欣 
神仙非有情非无情的感情状态,与道家圆教义理相通。熟悉黄老之术的胡兰成,感情观恰与之一致。本文旨在表明道足以应物,举出道应于人事之一例,管中窥豹。汉文明中,道不仅见于人事,也见于制器、技艺,遍及百姓日用,中国人的人生因此成为修...
关键词:圆教 道器 日常修行 宗教 神仙小说 
论“四王”艺术特质的成因——一种对绘画的哲学研究被引量: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172-176,共5页李欣 
为了阐明清代四王艺术特质形成的深层原因,立足于心灵机能,运用康德哲学的先验研究法。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知性、想象力和反省判断力、品位几种心灵机能共同的产物,而清代四王的艺术能力之长在于知性,其短则在于想象力与反省判断力,品...
关键词:四王 知性 想象力和反省判断力 品位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