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炜玮

作品数:13被引量:1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高师钢琴演奏即兴即兴伴奏基础课程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艺术科技》《文艺生活(中旬刊)》《飞天》《黄河之声》更多>>
所获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下高师钢琴教学研究被引量:4
《艺术科技》2017年第11期366-366,共1页何炜玮 
钢琴教学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集艺术性、理论性、科学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师钢琴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钢琴技巧,培养学生的乐感,丰富学生的理论...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高师钢琴 钢琴教学 
高师钢琴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数码钢琴集体课”下的即兴伴奏技术之融合被引量:5
《戏剧之家》2016年第4期97-97,共1页何炜玮 
2013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即兴伴奏技术深入高师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研究"结题论文;项目编号:13q107
本文"利用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势,采用独奏、齐奏、重奏、分组演奏、合奏、自弹自唱这种竞争与合作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结合即兴伴奏与钢琴基础课程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为宗旨的教学方式,师生角色的转换互动,以及...
关键词:数码钢琴集体课 即兴伴奏 高师基础钢琴课程 教学模式 研究 
高师钢琴教师“一专多能”综合素质的提升
《北方音乐》2016年第1期182-182,共1页何炜玮 
2013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即兴伴奏技术深入高师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研究》结题论文(项目编号13q107)
大多数的高师钢琴教师其作为钢琴演奏的专业水平普遍很高,在教学上可能也可能一味的会强调学生演奏钢琴曲目的技术和技巧,而忽视了很多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所需要的综合素质这一要求。因此我认为现如今在高师的音乐教育中必须把提升高...
关键词:高师钢琴教师 一专多能 综合素质 提升 
即兴伴奏技术深入高师钢琴基础课程之实践性教学研究被引量:2
《音乐时空》2015年第24期129-130,共2页何炜玮 
2013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项目名称:即兴伴奏技术深入高师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13q107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中小学等音乐基础教育培养专业性合格的人才,因此高师钢琴教学必须注重实践性,要结合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和需求。本文将针对高师钢琴基础课程与即兴伴奏教学相脱节的现状,利用钢琴基础训练和即兴...
关键词:即兴伴奏技术 高师钢琴基础课程 深入 研究 
即兴伴奏与高师钢琴基础课程相脱节之现状与分析研究
《北方音乐》2015年第19期191-191,共1页何炜玮 
2013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即兴伴奏技术深入高师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13q107)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等音乐基础教育培养专业性合格人才,从这一目标来看,要求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综合能力,因此对高师钢琴基础课程提出的要求并不仅仅只是单纯的钢琴技巧,更需要的是钢琴的实际运用能力如很好的即兴伴...
关键词:即兴伴奏 高师钢琴基础课程 脱节 现状分析 
解析海顿《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及演奏
《音乐时空》2013年第7X期192-192,共1页何炜玮 
海顿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大师,其钢琴音乐创作贯穿了他的整个音乐发展过程,他写了大量的键盘奏鸣曲,对后来的莫扎特和贝多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No.62)是海顿的最后一首奏鸣曲,也是他最大型的一首奏鸣曲,...
关键词:海顿 奏鸣曲 曲式分析 演奏要点 
浅析贝多芬《“田园”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3年第13期155-155,共1页何炜玮 
《田园奏鸣曲》(作品OP.28)是贝多芬的第15首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是贝多芬维也纳初期的一部作品,这首奏鸣曲描绘了许多田园风光,表现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全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二乐章为抒情性的慢板乐章,旋律抒情,温...
关键词:浅析 贝多芬 田园 奏鸣曲 第二乐章 
门德尔松钢琴作品分析
《飞天》2012年第2期91-92,共2页何炜玮 
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在西方音乐史上,像门德尔松这样有着辉煌的家族史、优越的家庭条件和良好的人文环境的音乐家实属罕见,家里经常聚集着当时知识界的代表,有卓越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如歌德、海涅、黑格尔、...
关键词:门德尔松 无词歌 钢琴小品 旋律 浪漫主义 触键 作曲家 作品分析 演奏者 歌唱性 
德彪西《月光》的印象派音乐特征
《飞天》2011年第6期71-72,共2页何炜玮 
印象派的作品以诗、画、自然景物为题材,避免文学性的叙事,借助标题和丰富的色调变化引起联想,表现感觉世界中的主观印象,暗示多于直率的表达。德彪西一直努力把诗歌的意境美和绘画的色彩美融进他的音响中,致力于用最简洁的乐思来清楚...
关键词:德彪西 印象派 属和弦 作曲家 不协和音 旋律 传统和声 音乐风格 创作技法 色彩 
肖邦《降e小调波兰舞曲》(Op.26Nr.2)的分析与演奏被引量:1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年第2期101-102,共2页何炜玮 
“波兰舞曲”又称“波洛涅兹舞曲”,是肖邦创作比较多的一种体裁,在他的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肖邦的一生几乎都在进行这种体裁作品的写作。《降e小调波兰舞曲》是肖邦创作成熟期也就是肖邦巴黎时期的其中一部作品,这一时期的波兰舞...
关键词:肖邦 降e小调波兰舞曲 分析 演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