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秋芳

作品数:18被引量:4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公民教育公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辅导员角色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北京教育(德育)》《教育与职业》《思想教育研究》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析“对话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56-62,共7页吕秋芳 
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交互主体性视角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成果
"对话"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方法中有理念、有规律、有智慧、有技能、有技巧、有境界,理解其理念,把握其规律,感悟其智慧,掌握其技能、技巧,升华其境界,才能恰当实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关键词:对话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实践被引量:1
《北京教育(德育)》2011年第1期36-37,50,共3页吕秋芳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基础课,在完成其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教学实践中,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关键词:法律基础 道德修养 政治理论课 教学效果 时代精神 教学质量 创新精神 生活性 改革创新 马克思主义 
从革命正义到建设正义——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正义观的转变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68-71,共4页吕秋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来,经历了从革命正义向建设正义的转变,这一转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从事的革命和建设的艰苦卓绝的探索历程,实践了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史上大写的"正义"。
关键词:正义 革命正义 建设正义 
理工类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平台的构建原则与选择基点——以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平台构建为例被引量:1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45-49,共5页郎永清 陈秀清 吕秋芳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平台的设计为近年来中国理工类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修改培养计划时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也为理工类院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原有的培养方案进行重新的设计,明确其构建的原则和课程选择的基点...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平台课 构建原则 选择基点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的方法探析被引量:6
《北京教育(德育)》2009年第9期49-51,共3页吕秋芳 赵剑民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中开设的第一门课,被称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基础课。如何吃透新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精神,如何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关键词:法律基础 道德修养 政治理论课 新课程方案 任课教师 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 生活性 内容和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看改革开放30年高校德育的历史性转型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1-5,共5页吕秋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德育的引领作用,以其特有的视角,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高校德育从封闭禁锢到开放改革、从消极防范到积极引导、从单向传输到多向互动、从经验性呵护向科学性引领的历史性转变过程,展现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改革开放 高校德育 
大学学风建设的内涵、本质及误区被引量:25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52-56,共5页吕秋芳 
大学的学风凝聚着大学的理念、文化和精神,是学生的求学、研学之风,教师的教学、治学之风,教学管理人员的督学、管学之风,学校领导的办学、导学之风的综合,其本质是大学理念的展现、人文精神的彰显和生活和生命意义的生成。
关键词:学风建设 学校文化 大学理念 大学精神 
中国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公民及其教育的思考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76-79,共4页吕秋芳 邢金凤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本质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然要经历的一个乡村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中国现代新农民诞生和成长的过程,也是中国现代新公民诞生和成长的过程,还是中国公民教育事业整体推进的过程。
关键词:中国新农村建设 城市化 公民 农民 公民教育 
创新德育模式,践行“八荣八耻”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47-50,76,共5页吕秋芳 杨凌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大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宝贵资源,我们利用《中华传统美德》课第二课堂的教学平台,尝试了一种融入学生生活的新的德育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德 社会主义荣辱观 德育模式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生涯发展被引量:1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51-54,共4页吕秋芳 刑金凤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是对单纯以经济发展速度为目标的传统发展观的超越与发展。以此指导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可使教师...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教师发展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