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升

作品数:17被引量:3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全真道齐文化齐鲁文化《管子》负价值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哲学研究》《文史哲》《管子学刊》《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齐鲁文化探赜被引量:5
《管子学刊》2014年第3期24-27,共4页周立升 
齐文化和鲁文化是两个不同的亚文化体系,有不同的氛围和特点。然而,二者之间还有相互影响和融合,主要表现于齐国的稷下学宫,后来则由汉代董仲舒加以完成。汉代以后,鲁文化与齐文化合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齐文化 鲁文化 稷下学宫 董仲舒 
田骈考论被引量:1
《管子学刊》2012年第2期20-23,2,共4页周立升 
田骈是稷下学宫中著名的先生之一。因书阙有间,关于田骈的身世及行事,难以详述。本文兹据现有史料,对其行事及思想作一粗疏的考论。田骈的思想属稷下黄老学派,黄老之学是道家与法家的统一。田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道术观、齐物...
关键词:田骈 稷下学宫 黄老学派 
良知的实现--从本体视角评王守仁的“良知”论被引量:2
《孔子研究》2009年第2期38-49,共12页周立升 
王守仁的"良知"论,在明代中后期的思想界掀起轩然大波,影响久远。概而言之,在王守仁看来,"良知"是"虚灵明觉"的心之本体,是天理之"昭明灵觉",是"灵昭不昧"的"天命之性";"致良知"即是"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心即理"、"知行合一"是阳...
关键词:王守仁 知行合一 心即理 致良知 
长春真人的和谐观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15-18,共4页周立升 
崇尚和谐是道家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以道家为主要理论来源的全真道继承了这一思想,其中,长春真人丘处机结合自身的修炼实践对这一思想作出了创造性发展。全真道的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人际和谐与身心和谐四个方面。
关键词:丘处机 长春真人 全真道 和谐观 
论明清实学的近代走向——以黄宗羲实学思想为例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5期102-105,共4页周立升 
明清实学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的又一高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本文以黄宗羲的实学思想为例,对之作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和论述。就时代思潮而言,明清实学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所作的批判和总结,也是对中国...
关键词:黄宗羲 明清实学 民主意识 科学精神 
全真道的创建与教旨被引量:2
《文史哲》2006年第3期71-74,共4页周立升 
全真道是由王重阳在山东宁海创立的。在山东半岛,他度化了七大弟子即后来的北七真,山东半岛遂成为全真道的重要阵地。全真即全有形之物的本真,这个本真就是万物所蕴涵的道,道也就是真。人的本真就是人的本性,亦即人的道性。故全真道因...
关键词:王重阳 全真道 修炼 教旨 创建 山东半岛 道教 
早期全真龙门派伦理思想述要被引量:1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29-31,55,共4页周立升 
全真道力倡“三教合一”,把道教进一步社会化。特别是早期全真龙门派,将践行儒家的伦理规范作为修道的进阶入路,从而拓展了自身的生长空间,为其后来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全真道 龙门派 积德累行 功行双全 
秦汉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被引量:1
《文史哲》2002年第2期137-140,共4页周立升 
秦汉时代,思想家适应大一统封建集权的需要,多偏于“百虑一致”之说,文化的地域性逐渐减弱,终于形成了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所凸显的兼容并蓄、经世致用、实现美好理想、成就完善人格的精神追求,使它永远保持自我调节...
关键词:思想进程 通经致用 终极关怀 完美人格 
《周易参同契》的丹道易学
《周易研究》2002年第1期28-37,共10页周立升 
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运用西汉及东汉早期的象数易学 ,通过观象、立卦、“拟诸其形容” ,使无形的不易感触的微观的运动 ,摆脱感观的局限而诉诸于形容 ,将丹道与易道结合 ,以推阐还丹之理 ,使丹术得以升华 ,同时又引导道教完成了由外...
关键词:参同契 周易 易学 道教 易道 内丹 象数 丹道 中国文化 无形 
《太玄》对“易”“老”的会通与重构被引量:6
《孔子研究》2001年第2期83-92,100,共11页周立升 
《太玄》是拟《易》之作,同时又吸收了道家的天道观和辩证法,因此是会通“易”、“老”的杰作。但就运思理路而言,《太玄》明显地近于《老子》,而与《周易》有所不同。《周易》以二分法把阴阳视为两体,故而两体的“中和”、“中介...
关键词:  阴阳 五行 太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