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文

作品数:91被引量:6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作文语文学习中学生阅读知识语文教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农业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作文成功之路》《语文学习》《当代学生(读写)》《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努力把“那一点”变成“这一点”
《语文教学通讯》2021年第1期1-1,共1页张大文 
我从教六十年,努力把彼岸的“那一点”,通过语文教学的摆渡船,变成此岸的“这一点”。1.把“汗颜点”变成“雪耻点”。我教学《孔乙己》中“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字,自以为教得很好。听课的校长却对我说:他排出来的还是“大钱”嘛。...
关键词:《孔乙己》 语文教学 结婚现场会 排出来 启发学生 
古诗文教学“三部曲”被引量:1
《语文建设》2016年第9期27-29,共3页张大文 
我在长期关注初中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越来越具体地感受到“句句诵读、字字落实”这种扎实可靠的学习方法所呈现的实效,以及课文基础知识的次第而出同教学进度的定时定量两者之间不相协调对培育学生自学能力的制约。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 “三部曲” 初中学生 学习方法 自学能力 教学进度 基础知识 诵读 
一般步骤与特殊处理——谈戏剧教学的统筹方法被引量:1
《语文建设》2016年第4期18-21,共4页张大文 
戏剧教学要抓住剧本的特点。它仅靠台词和动作提示来表达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时代背景、主题思想。因此,通过对话来分层次、段落,通过朗读来体验、分析人物性格、人物关系,交代故事情节、时代背景,都是理解层面上的要点。
关键词:戏剧教学 统筹方法 人物性格 人物关系 主题思想 故事情节 台词 
轻许,患之始 远谋,缺则亡
《美文(青春写作)》2015年第10期33-34,31,共2页张大文 
吴王夫差是一个喜远功而无远谋的人。打败越国、报了阖庐伤足而死的仇以后的沾沾自喜,加上太宰嚭受了越国之赂以后近在耳边的窃窃怂恿,他便轻许越国的营营求和了!心中的如意算盘是,只要北伐齐国取胜,便可称霸一方了。伍子胥却冷静地意...
关键词:越国 阖庐 太宰 寒浞 勾践 吴国 寇雠 争取主动 污池 许和 
羡浩气而践行兮 求观止而蓄文势
《美文(青春写作)》2015年第6期28-29,26,共2页张大文 
上一期赏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时,详细介绍了他的为人作文之道。而这一期苏辙的文章,作为标本,示范性地说明了立意成文的前提是要有一股子"气"。苏辙认为,文章是"气"之所形,气是可以通过优游浸渍、熏陶渐染、磨练而成...
关键词:天地之间 如水 疏宕 终南 欧阳公 一层楼 取法乎上 战斗精神 使人 层递 
辞师名而行师实 明道术而参诸子
《美文(青春写作)》2015年第5期34-36,32,共3页张大文 
柳宗元在这封书信中,对韦中立来信中希望以柳宗元为师这一点予以否定,而对何以为文的问题作了详尽的答复。所以,清人林云铭在《古文析义》初编卷五中说"是书论文章除,取尽平日揣摩苦心,虽不为师而为师过半矣",是十分正确的。
关键词: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钴饵潭西小丘记
《美文(青春写作)》2015年第1期34-34,共1页张大文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溪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关键词: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课外阅读 
“上下相孚”我揭穿 “才德不称”死无悔
《美文(青春写作)》2014年第10期31-31,30,共1页张大文 
想到了这个题目,我觉得跟宗臣又亲近了一步。本来。刘一丈作为宗臣父亲宗周的朋友,在给侄辈的信中一是遥致问候,并馈以礼物;二是聊表对老友的思念,不免情意绵绵;至于“上下相孚,才德称位”八个字,恐怕是在信末按客套称颂一番,或者预祝一...
关键词: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以立志开宗明义 为用人张本进言
《美文(青春写作)》2014年第9期41-41,39,共1页张大文 
立志,是丁显这篇状元文章的贯穿线,这是上应本科策题以任人之法、吏治之道为向,而任人之法,吏治之道的核心价值取向即为立志之重。所以,文章开宗明义,认为有志者立志在己,困其身而不易其志,穷其志而不易其操,愈顿愈起,愈挫愈坚,终于大...
关键词:中学生 作文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四个问答见匠心 拨乱反正寓意深
《美文(青春写作)》2014年第4期66-66,共1页张大文 
现在,盼子虽然陪侍齐宣王在王家园林游玩,但是,他清醒地知道齐国国内是怎样一个乱象环生的局面啊:一是水灾频发,海潮倒灌,城郭淹没,百姓流离;二是三晋入侵,戍卒相持,兵荒马乱,血流漂橹;三是田野荒芜,五谷不登,仓禀空竭,...
关键词: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