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晓华

作品数:20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魏晋六朝乐府诗乐府古辞汉代歌诗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商丘师范学院学报》《西部论坛(陕西)》《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诗歌研究动态》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指导性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三言”“二拍”寺庙道观叙事研究
《戏剧之家》2019年第28期204-205,共2页吴彩虹 文晓华 
2018年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三言”“二拍”寺庙道观叙事研究》项目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8YXJ506
“三言”“二拍”是明代作家冯梦龙和凌濛初的作品,这部作品是中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的巅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本文拟从佛寺道观中故事分类以及叙事艺术研究着手,分析佛寺道观在故事中所呈现的世俗化功能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三言”“二拍” 寺庙道观 叙事艺术 文化内涵 
汉武帝为何任命李延年为“协律都尉”被引量:2
《乐府学》2019年第1期59-67,共9页文晓华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诗词曲源流史”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为11&ZD105
李延年被汉武帝任命为协律都尉明显带有矛盾之处,即李延年以一个宫廷乐人的身份被封为显系武职之官。其实这次任命并非武帝异想天开,而是缘于对先秦“都尉”与“大师”职官传统的延续,亦是出于武帝礼乐文化建设的强烈需要。
关键词:李延年 协律都尉 武帝 都尉 大师 礼乐 
魏晋六朝拟篇乐府诗初探
《中国韵文学刊》2016年第2期21-28,共8页文晓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诗词曲源流史"(11&ZD105);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汉代乐府古辞与魏晋六朝文人拟古辞研究"(12YJA751062)
魏晋六朝文人有大量的拟篇乐府诗,这种创作现象经历了萌芽、发展、高潮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反映了由文人个体的自我抒情向文人集团的共同娱乐转化的文学发展过程,体现了文人文学技巧的相互较量,并由此确立了乐府诗"感物—兴情"的创作范式...
关键词:魏晋六朝 拟篇 乐府诗 
陆机诗歌中的典型意象研究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67-71,共5页王旭 文晓华 
日、月、风、云、鸟是陆机诗歌中的典型意象,日、月象征时间的流逝亦即生命的流逝,风、云、鸟则具有强烈的节物感。这五个典型意象的大量运用形成了陆机诗歌的两种特定的抒情模式:以日、月为代表的时间即生命流逝模式,以风、云、鸟为代...
关键词:陆机 典型意象 抒情模式 生命意识 
四百年后的相遇——杜甫与陆游两首七律比较赏析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5年第11期128-129,共2页王旭 文晓华 
在我国的诗歌史上,杜甫与陆游同为著名的爱国诗人,且陆游一生学杜,所以二人有着深刻的渊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分别是杜甫与陆游在听到前方传来捷报时写下的不朽之作。本文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表现手...
关键词:杜甫 陆游 比较 赏析 
齐梁陈乐府诗女性形象的“泛化”书写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70-75,共6页文晓华 
教育部2012年规划基金项目(12YJA751062);江苏省教育厅指导项目(2011SJD750023)
齐梁陈乐府诗中的女性形象往往呈现出"泛化"书写特征:没有确切的身份、鲜明的性格及独特的事迹,千人一面,形象雷同。究其原因,乃在于乐府诗创作机制及文学观念的转变,其文学史意义的最终指向则是民间文学向文人文学的转变。女性形象的"...
关键词:齐梁陈 乐府诗 女性形象 泛化书写 
司马相如与汉代郊祀歌诗写作关系新论被引量:2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155-162,共8页文晓华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诗词曲源流史"(编号:11&ZD105);教育部2012年规划基金项目"汉代乐府古辞与魏晋六朝文人拟古辞研究"(编号:12YJA751062);江苏省教育厅项目"汉魏六朝乐府诗俗雅文学性质的演变"(编号:2011SJD750023)的前期研究成果
虽然司马相如是否曾经参与过汉代郊祀歌诗的创作难以确考,但其对于汉郊祀歌诗的创作意义重大。相如所作《封禅文》及其他赋文,首次在文学创作上呼应了思想界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一说,深合武帝心意,由此确立了郊祀歌诗创作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司马相如 郊祀歌诗 《封禅文》 天人感应 
汉代乐府古辞的文本化及其文学史意义被引量:2
《文艺评论》2012年第8期52-58,共7页文晓华 
教育部2012年规划基金项目"汉代乐府古辞与魏晋六朝文人拟古辞研究"(编号:12YJA751062);江苏省教育厅项目"汉魏六朝乐府诗俗雅文学性质的演变"(编号:2011SJD750023)
教育部2012年规划基金项目“汉代乐府古辞与魏晋六朝文人拟古辞研究”(编号:12YJA751062);江苏省教育厅项目“汉魏六朝乐府诗俗雅文学性质的演变”(编号:2011SJD750023)
关键词:汉代乐府 文学史意义 文本化 江苏省教育厅 魏晋六朝 基金项目 文学性质 汉魏六朝 
同源异质各臻其极——王维、韩愈、王安石“桃花源”诗比较阅读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38-41,共4页郝达 文晓华 
江苏省教育厅项目"汉魏六朝乐府诗俗雅文学性质的演变"(2011SJD750023)阶段性成果
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后,"桃花源"便成为诗歌表现热点。王维、韩愈、王安石的同题桃花源诗堪称代表。由于写作目的的不同,桃源主题及表现方式皆出现重大改变,对此加以详细辨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对"桃花源"母题的发展、唐宋诗风...
关键词:桃花源 本事 诗风 歌行诗体 
《诗经·国风》与“乐府古辞”齐杂言句式的比较及思考
《文艺评论》2011年第8期20-24,共5页文晓华 
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先秦两汉音乐文学史"(编号:09YJA751075);徐州师范大学科研项目"汉魏六朝乐府‘古辞’与文人拟作研究"(编号:09XWR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乐府古辞”指汉代民间歌辞,《宋书·乐志》曰:“凡乐章古词,今之存者,并汉世街陌谣讴,《江南可采莲》、《乌生》、《十五》、《白头吟》之属是也”①。部分民间歌谣因被当时的乐府机关采集、整理而得以保存。在《乐府诗集》所认...
关键词:《乐府诗集》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江南可采莲》 句式 国风 诗经 《玉台新咏》 《艺文类聚》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