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良

作品数:49被引量:9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重读佛法《书经》当代审视佛学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发文期刊:《当代儒学》《玉溪师范学院学报》《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世界宗教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儒家“仁民爱物”的生态伦理之当代审视
《现代交际》2024年第5期87-93,123-124,共9页张富栋 李广良 
黑龙江大学2023年学生学理论课题项目“生命共同体思想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及其当代发展——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期间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核心”(202334)
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引发了生态危机,使得生态伦理的研究开始转向东方生态伦理范式,从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中找寻伦理资源,开展人类对待自然关系的道德革命。异于道家的“道法自然”与佛家的“诸法无相”主题,儒家的“仁民爱物”将仁爱对象...
关键词:儒家 仁民爱物 生态伦理 天人合一 当代审视 
《吕氏春秋》与“杂家”的“大智慧”
《团结》2023年第6期59-62,共4页李广良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曾言:“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所发生的精神过程,似乎建立了这样一个轴心。在这时候,我们今日生活中的人开始出现。让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之为‘轴心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充满了不平...
关键词:《吕氏春秋》 雅思贝尔斯 轴心 
《离骚》片论
《团结》2023年第5期64-66,共3页李广良 
一《离骚》是华夏诗史上划时代的篇章。《离骚》之前的华夏诗,以《诗经》为代表,但《诗经》实际上是通过“采诗”制度所收集的“歌集”或“歌曲集”删改、整理的结果。这些“歌”或“歌曲”无论是“田园性”的,还是“宗庙性”的,其作者...
关键词:《诗经》 采诗 《离骚》 歌曲集 诗史 诗体 田园 
读《韩非子》笔记
《团结》2023年第4期63-66,共4页李广良 
暑假读完《韩非子》,并没有感到“益人神智”,反而心情格外沉重复杂。韩非这位深刻洞察人性之“恶”,“犀利”“冷静”“理性”到极致,时刻提防着所有人的“思想家”,竟然死于其“老同学”李斯的“谋害”!这如何可能?作为一个“韩国”人...
关键词:《韩非子》 益人神智 韩非 
世上谁知真荀子?
《团结》2023年第3期64-67,共4页李广良 
一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姓荀,名况,又称荀卿或孙卿,战国晚期赵国人,先秦著名思想家。然而,世上谁知真荀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
关键词:孟子荀卿列传 春申君 战国晚期 齐襄王 列大夫 著名思想家 兰陵 李斯 
庄子的生态伦理探赜与当代审视
《现代交际》2023年第8期88-95,123-124,共10页张富栋 李广良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庄子是道家的巨擘,其生态伦理观十分丰富,包括逍遥无待、通齐万物的生态价值观,乐天明道、无用为用的生态实践观,天人一贯、顺物自然的生态整体观。全面探讨庄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可以启迪人们调和有限理性...
关键词:庄子 生态伦理 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 
名家的精神
《团结》2023年第2期63-66,共4页李广良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一批西方哲人对于中国哲学颇多鄙薄之辞,但即使是黑格尔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也曾注意到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黑格尔说的“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似乎只是指《易经》。《易经》的卦象符号当然是“极抽象的范...
关键词:公孙龙子 纯粹理性 西方哲人 《易经》 黑格尔 名家 
《孟子》何以入“经”
《团结》2023年第1期65-67,共3页李广良 
《孟子》是“十三经”的最后一“经”。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孟子》共有七篇,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孟子》有十一篇。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十一篇即七篇加上《性善辩...
关键词: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 《孝经》 《汉书·艺文志》 滕文公 梁惠王 十三经 
我们今天应如何读《论语》
《团结》2022年第6期66-69,共4页李广良 
读《论语》需先明读经典之方式。古代的人们以“经学的方式”阅读和讲说经典,现代人则以“哲学社会科学的方式”阅读和讲说经典。这两种方式有着极其重要而复杂的区别,讲清楚这种区别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工作。依我之见,前者是“古代中国...
关键词:自我批判 文本结构 《论语》 信仰性 读经 哲学社会科学 自我认同 师法 
“墨子”杂谈
《团结》2022年第5期66-69,共4页李广良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取名“墨子号”,此事让墨子再度声名大噪。如此命名的理由大概有二:一是墨子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科学家”,是“科学家的鼻祖”,是“科圣”;二是《墨子》中记录的“小孔成像”实验是世界上最早的光学...
关键词:小孔成像 《墨子》 光学实验 量子通信 声名大噪 墨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