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仲棠

作品数:23被引量:86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逻辑学逻辑解构蕴涵怪论墨辩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发文期刊:《学术研究》《中国哲学史》《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广东社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蕴涵怪论反例”的拨乱反正--兼评张建军先生的“‘反例’化解路径”被引量:7
《学术研究》2014年第9期11-18,共8页程仲棠 
前半篇为"蕴涵怪论"的"反例"平反:从莫绍揆、林邦瑾、冯棉举报的所谓"反例"都可推出矛盾,症结在于举报者陷入"析取错觉",运用反证法可以证明"反例"不反,其真实身份都是永真命题或有效推理。后半篇评析了张建军求助于形式蕴涵的"‘反例...
关键词:蕴涵怪论 反例 直觉 析取错觉 形式蕴涵 
爱因斯坦引发的逻辑哲学问题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11-15,共5页程仲棠 
依爱因斯坦的观点,逻辑全等于演绎,与归纳并为西方科学的两大成就。认同爱因斯坦的逻辑观,试从"划界"的视角寻求根据。演绎和归纳的界线在于:前者以必然为真的逻辑真理即逻辑规律及相应的有效推理形式为研究对象;后者不研究逻辑真理及...
关键词:逻辑哲学 演绎 归纳 必然 或然 划界 
关于“蕴涵怪论”及其反例被引量:5
《学术研究》2011年第8期13-19,共7页程仲棠 
所谓"蕴涵怪论"本是永真式即逻辑真理,何以近百年来被不少人当作"怪论"?人们举出的"蕴涵怪论"的反例是否成立?这是两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本文的回答是:第一,逻辑真理之所以被当作"怪论",原因在于误读,对逻辑公式的意义不是按照逻辑语义...
关键词:“蕴涵怪论” “蕴涵怪论”的反例 逻辑语形学 逻辑语义学 语言语义学 
无“是”即无三段论:语言主义的逻辑迷误——答王左立先生被引量:1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20-25,共6页程仲棠 
王左立先生的基本观点是:无"是"即无三段论。但其观点远离事实,若按他的说法包括亚里士多德的无"是"的三段论与严复的无"是"的逻辑翻译而言,也是一个逻辑神话。王先生的症结是执迷于来自张东荪的语言主义逻辑观,把逻辑当语言规则,把逻...
关键词:“是” 三段论 逻辑本体 逻辑载体 语言主义逻辑观 
无“是”即无传统逻辑:“是”的僭妄--答王路先生被引量:3
《学术研究》2008年第9期34-42,共9页程仲棠 
无"是"即无传统逻辑,这是从王路先生的"是"即传统逻辑的核心等观点必然得出的错误结论。"是"既不是传统逻辑的研究对象,又不是传统逻辑的逻辑常项,而只是组成三段论的逻辑常项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语言要素,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把亚里士...
关键词:“是” 传统逻辑 传统词项逻辑 类逻辑 命题形式 句式 
中国古代有逻辑思想,但没有逻辑学——答马佩教授被引量:6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1-9,共9页程仲棠 
广义的思维形式即思维形态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狭义的思维形式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就传统逻辑而言,狭义的思维形式是用概念变项或命题变项代替思维形态中的具体概念或具体命题的结果。由思维形态构成的理论是逻辑思想,逻辑思想是从...
关键词:逻辑学 逻辑思想 逻辑思维 思维形式 思维形态 
文化的终极关怀与逻辑学的命运-兼论中国文化不能产生逻辑学的根本原因被引量:4
《中国哲学史》2008年第1期35-43,共9页程仲棠 
当我们断言中国古代没有逻辑学的时候,并不否认中国古代有逻辑思维。问题就在于:为什么中国古代的逻辑思维不能发展为逻辑学?通过文化比较可以发现,文化的终极关怀对逻辑学的命运有决定性影响。何以希腊文化能完成从逻辑思维到逻辑学的...
关键词:逻辑学 文化的终极关怀 中国文化 希腊文化 希伯来文化 内圣外王之道 
近百年“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述评(续)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15-20,共6页程仲棠 
作为《近百年"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述评》的续篇,对前文所遗漏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包括熊十力、韦卓民和刘述先的现代性的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甘阳的后现代性的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及其海德格尔来源等进行述评。在总共...
关键词:中国 逻辑学 现代性 后现代性 
无“是”即无逻辑:形而上学的逻辑神话被引量:5
《学术研究》2007年第3期25-32,共8页程仲棠 
逻辑与本体论均以“是”为核心,无“是”即无本体论,同样无“是”即无逻辑——这就是流传于中国学界的一个形而上学的逻辑神话。本文的目的是对这个神话进行解构,读者将会发现,“是”在亚里士多德的词项逻辑中不过扮演一个可有可无的小...
关键词:“是” 形而上学 传统词项逻辑 斯多葛派命题逻辑 现代逻辑 
近百年“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述评被引量:10
《学术研究》2006年第11期5-12,共8页程仲棠 
本文基于“同情的了解”,对近百年来王国维、郭沫若、台港现代新儒家牟宗三、唐君毅和徐复观、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及“中国逻辑学”学派中的反叛者所持的“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进行述评,以期引起人们对“中国逻辑学”问题的反思。
关键词:中国古代无逻辑学论 中国逻辑学 名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