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宁

作品数:9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主题:《鬼恋》海峡浪漫派浪漫无名氏小说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文艺理论与批评》《东南学术》更多>>
所获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林语堂的美学思想方式被引量:1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26-31,共6页李晓宁 
福建省社科项目"林语堂与文学文化学"(编号2006B2009)的成果之一
美学思想方式是思想主体对艺术、美或相关问题较自觉的、有一定系统的思考和表述,体现着思想者的审美取向和追求。林语堂在美学思想方式上选择了闲适和幽默的向度,这一选择因区别于现代文学悲剧和正剧的主流选择而显得独特。更内在于这...
关键词:选择幽默 感悟生命 诗性文化思维 言说与表现 
文学理论方法教学引论被引量:1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45-49,共5页李晓宁 
文学理论的教学困境源于文艺学学科被错误地划入社会科学领域。文学理论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是文学活动,具体而言是文学活动中所诉诸的感性、情感、审美、人性、自我、精神、理想、体验、想象、直觉、灵感、价值意义等范...
关键词:文学理论 学科性质 方法教学 
林语堂与国学的二向性关系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46-48,共3页李晓宁 
没有必要将林语堂与国学捆绑在一起;或者说,未必非要通过对国学原典的阐释才能显示林语堂的意义。林语堂的贡献在于:作为自由主义人文知识分子,他致力于对中西文化进行探索性建构,既与东方智慧相通,又合于世界发展的实践理性精神,使他...
关键词:林语堂 古典的蜕变 实践理性精神 二向性关系 
泛政治化文学叙事的文化检讨被引量:3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第3期99-103,共5页李晓宁 
关键词:泛政治化 文学叙事 20世纪中国文学 检讨 文化精神 文化启蒙 发展过程 30年代 普罗文学 左翼文学 革命文学 负面效果 文学发展 政治文化 社会生活 合理性 共同体 复合体 
文化诗学的限制被引量:4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31-36,共6页李晓宁 
“文化诗学”是一些学者倡导的文艺学“新学”。作为一门子学科或文学理论的形态之一,人们自然要考虑其学理依据。它与文化的关系如何以及在此关系上它自身应该定位于何处?它与相关学科参照内容的关系也有待于进一步加以梳理。笔者认为...
关键词:文化诗学 学科限制 建构维度 
诗骚性情漂泊魂──杨骚心解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60-66,共7页李晓宁 
现代文学史研究中有一种“寻找──转变──定格”的评价模式,以此来评价诗人杨骚多有失当。作为一位浪漫诗人,诗骚性情是进入其艺术世界的关键入口,贫病、多情、精神漂泊是他诗骚性情的一体三面。他的创作活动主要活跃于20~30...
关键词:浪漫主义 文学创作 生平 情感 杨骚 诗歌 
边缘游走:林语堂的人文探寻被引量:6
《东南学术》2000年第5期107-110,共4页李晓宁 
林语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折射出20世纪中国文化的走向与处境。林语堂建构的人文话语带有一种独特的边缘性价值和意义 :既非纯粹西方系统内的话语 ,亦非正宗传统国学。它的斑驳、复杂、游走、变异姿态和品质与作者活泛、变通、可调适的文...
关键词:林语堂 人文话语 边缘价值 文化心理 中国文化 
文学艺术视野中的战争奇观
《青海师专学报》2000年第2期51-54,共4页李晓宁 
文学艺术视野中的战争与人类社会历史上实际发生过的战争是既相互关税又有着不同质的规定性的两种关系,二者的关系是文学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的具化,而且是人们并非普遍了解的问题。
关键词:文学艺术 战争 实现生活 审美意识 审美特征 纪实文学 
后浪漫派小说简论被引量:6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85-91,共7页李晓宁 
关键词:无名氏小说 浪漫派 《塔里的女人》 《北极风情画》 后浪漫 奇情异想 吉卜赛 《鬼恋》 无名书稿 英法海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