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照川

作品数:10被引量:2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汉字简牍汉字构形古文字图式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邯郸学院学报》《语文教学之友》《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北京市社科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字偏旁异名问题探析
《语文教学之友》2022年第10期15-17,共3页郭照川 
河北省廊坊市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重点专项课题“廊坊市小学语文教师汉字学素养调查与研究”的成果,立项编号为JCJY202118。
命名主体不一、命名角度多样以及规范化程度低导致偏旁异名现象的存在,这给识字教学带来干扰。新中国建立以后对此进行了专门的整理规范,但同一偏旁存在不同名称的状况并没有彻底消除。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参照现代...
关键词:偏旁 名称 原因 原则 
论贾公彦的汉字学思想
《邯郸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41-48,共8页郭照川 邓红爱 王颖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贾公彦汉字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SD191081)。
贾公彦的汉字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汉字的形义关系、职能分化状况和形体组构类型三个方面。贾氏自觉运用汉字形义统一规律作为注解《周礼》《仪礼》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工具,使汉代以来的汉字形义统一的思想更加明确和系统。他对文献材料中汉...
关键词:贾公彦 汉字学思想 形义统一 职能分化 形体组构 
汉字构形图式形成机制探析被引量:2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6期132-137,共6页郭照川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秦简牍古隶字形书写系统研究"(HB18YY026)
汉字形体构成成分的布局方式是汉字形体的重要属性之一,其形成过程主要受5个方面因素的制约,即现实事物或场景构成部分的位置关系、视觉影像形成方式、原型制约机制、便捷书写要求和结构平衡原则。古文字阶段字形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现实...
关键词:汉字构形 汉字构形图式 古文字 
秦简牍文字笔画组合状况探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10-14,共5页郭照川 胡永鹏 
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703050114);河北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秦简牍文字的笔画系统是现行汉字笔画系统的前身,这一时期汉字形体中不同笔画间组合规则已大体确立,但仍存在不稳定、不协调之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量差比例不协调、位置关系不统一、摆布方向不稳定、存在特殊形状的笔画组合体。这...
关键词:秦简牍 笔画 量差 位置 方向 
秦简牍古隶字形中的横画研究
《邯郸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86-92,共7页郭照川 
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703050114)
秦简牍古隶字形中的横画在量差上有长横和短横的区别,在形体来源上都是前代笔形的继承或改造。短横的形成有其特殊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构形、别义和结构平衡三个方面。二者的共同特点是在自身形态、类别属性和组字功能上都不稳定,还处于...
关键词:秦简牍 横画 来源 机制 特点 
晚清古诗文用字现象举析——以郝植恭《漱六山房诗文集》为例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44-48,共5页郭照川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京畿文学与文化研究"(ZD201427)
晚清时期的古诗文作品在汉字使用上呈现出古今杂糅、正俗通用的特点,《潄六山房诗文集》比较全面地体现了这一用字现象。具体来说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对由于形体变异或造字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异体字不加区分,同时使用;使用分化字的同时仍...
关键词:《潄六山房诗文集》 用字 异体字 原字 分化字 古字 错别字 
汉字发展史研究的新进展——“词符化”理论对汉字发展本质的探索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7-11,共5页郭照川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秦汉六朝字形专题研究"(项目编号13AZD050);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字发展史"(项目编号:15ZDA12)
"词符化"理论的提出是基于汉字研究的根本目的和发展现实的需要。该理论致力于对汉字发展演变基本动因与机制的解释,以"物符"和"词符"概括古今汉字形体的性质,指出汉字实现古今转变的本质是由"物符"向"词符"的转变,同时又提出"图像补充"...
关键词:物符 词符 词符化 图像补充 音义参构 
论汉字发展过程中表意字向形声字的转化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1-5,共5页郭照川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秦汉六朝字形专题研究"(项目编号13AZD050);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字发展史"(项目编号:15ZDA12)
赋予象形字的某些构形成分表音功能,使之转化为形声结构,是形声字产生的途径之一。这种转化发生的动力是汉字形体由事物形象向音义符号转变的大趋势,转化的途径是对发生变化的象形字形体进行重新分析,将原来的象形形体转化成表音或表义...
关键词:形声字 转化 动因 方式 重新分析 
《说文》“六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运用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146-147,共2页胡永鹏 郭照川 
河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语言文字专项2012年度基金项目(YWZX201221)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说文》"六书"中的指事、象形、形声和会意揭示了汉字形体结构的系统性和规律性,对于理解和掌握汉字的形、音、义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层次的汉字课上,合理运用"六书"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外国学...
关键词:《说文》“六书” 对外汉语 汉字教学 
运用语言文字规律校勘《说文解字》刍议——以《一切经音义引说文笺》为例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39-41,共3页郭照川 
语言文字规律是校勘传世《说文解字》的一个重要手段,这其中常用的是造意和本义规律、文字系统性规律和字形分化规律。考察字义说解要正确区分体现构形意图的造意和表示词义的本义,运用文字系统性规律要注意由字形发展导致的规律的时代...
关键词:《说文解字》 校勘 文字规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