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诚

作品数:42被引量:18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建设思想政治高校大学生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理论探索》《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文摘》《武夷学院学报》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增进全人类共同价值共识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环境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廖志诚 刘高博 
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人类共同价值对外有效传播研究”(FJ2024B008)。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同志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在价值层面给出“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的中国方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的价值遵循。增进全人类共同价值共识,无论是对驳斥国际不实舆论、塑造良好中国形象,还是促进世界各...
关键词:全人类共同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 国际传播 
传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的时代价值及实现路径被引量:2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22年第4期11-16,共6页姚舒媛 廖志诚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FJ2020MJDZ022)。
中国革命道德内涵丰富,集中体现为对党忠诚的大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德和严于律己的私德三个方面。传承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对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激发为美好生活奋斗的昂扬斗志、指引时代新人的培育方向,继而进一步助推实现...
关键词:中国革命道德 中国革命故事 时代价值 实现路径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挑战及对策
《武夷学院学报》2022年第7期83-88,共6页倪颖 廖志诚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9229)。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和谐,以及保障高校良好的育人环境。当前国际社会形势复杂多变、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加、多样化思潮层出不穷,一定程度上威胁到我国总体国家安全。高校作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前...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 高校网络 意识形态工作 
论时代新人道德特质的培育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69-72,77,共5页郑幼维 秦雪阳 廖志诚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福建师范大学)项目(SZZX20190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需要适应时代发展,进一步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关键问题。新时代需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必须具备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等道德特质。培育时代新人的道德特质...
关键词:时代新人 道德特质 教育 
中国共产党百年榜样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武夷学院学报》2021年第10期20-25,共6页秦雪阳 廖志诚 
福建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FJ2020MJDZ022)。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榜样教育史。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中,榜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榜样教育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主要体现在榜样教育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围绕中心工作展开、坚持以人为本;此外榜样教育在发展过程...
关键词:百年征程 榜样教育 经验 启示 
论“精准脱贫”的方法论启示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7-13,共7页吴缘缘 廖志诚 
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FJ2020MJDZ022);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ZGFYZDKT201803-04)。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精准脱贫”战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视角来审视“精准脱贫”这一战略,不难发现,我国脱贫攻坚战之所以能取得全面胜利,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将坚持实践第一的思维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认识...
关键词:“精准脱贫”战略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实践 
论以革命精神涵育思政课教师情怀被引量:1
《昌吉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35-38,共4页黄麟茜 廖志诚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精神需求变化趋势研究”(15YJA710018)阶段性研究成果。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革命精神蕴含着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党开展理论宣传工作的精神后盾和强大动力,思政课教师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和落实的重要传播者和实践者,作为为社...
关键词:革命精神 思政课教师 情怀 
以案说理的实践逻辑指向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年第4期36-38,共3页张彩云 廖志诚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精神需求变化趋势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5YJA710018。
依靠理论辨析各种社会思潮,让学生深刻感悟真理力量,是思政课教师的崇高使命。本文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为例,说明只有坚持思政课以案说理的实践逻辑,才能提高育人实效。一、懂明理,求真知1.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思维路径。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 育人实效 思维路径 理论辨析 实践逻辑 普遍联系 真理力量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文关怀视域下的高校师德建设
《教育伦理研究》2019年第1期192-200,共9页廖志诚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师德师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在2014年教师节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一个人遇到好教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教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教师则是民族的...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 人文关怀 科研工作量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笔谈被引量:1
《理论与评论》2019年第2期14-17,共4页廖志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球视野下中国话语体系建构与中国话语权提升研究”(16BKS093)阶段性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中国社会分化的文化整合研究”(16BKS068)阶段性成果
2019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对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推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提出希望和要求。为更好地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
关键词:台湾同胞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民族 感情 认知 国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