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时

作品数:14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意象意象特征思维《周易》大数据时代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发文期刊:《怀化学院学报》《青年文学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中国文化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象思维与中国古代文论精神被引量:2
《河南社会科学》2020年第12期99-105,共7页张绍时 
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科研项目“先秦象论与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精神研究”(19B063)。
象思维是先秦人们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风貌,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文论的超越精神、生命精神、诗性精神有着重要影响。象思维之“观象”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目视之观,而是在物我相融的整体之观中把握“...
关键词:象思维 超越 生命 诗性 
试论《乐记》之“象”
《中国文学研究》2019年第3期19-24,共6页张绍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先秦乐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7ZDA250)
“象”在《乐记》中有着丰富的内涵,“气以成象”中的“象”是直观可感的审美形象(气象),“声者,乐之象也”中的“象”是乐的表现形态(声象),“乐者,所以象德也”中的“象”强调的是乐的伦理道德功能(乐象)。气象、声象、乐象等有关“...
关键词:《乐记》 气象 声象 乐象 
《周易》与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被引量:3
《中州学刊》2019年第3期138-143,共6页张绍时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周易>象论与中国古代审美意象论研究"(CX2018B253);湖南科技学院一般项目"<周易>思维对传统诗文评影响探析"(17XKY018)
《周易》的思维方式和言说方式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有着重要影响。在《周易》中,圣人通过"观物取象"于整体直观中把握到事物本质之"象",通过创设卦爻符号之"象"将其表现出来,再用以象喻为主要言说方式的卦爻辞对卦爻符号进行解释,以隐喻...
关键词:《周易》 文学批评 象思维 象喻 
1984年以来大陆《周易》思维研究述评
《云梦学刊》2018年第1期23-30,共8页张绍时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易传>文论关键词研究"(17YBQ053)阶段性成果
《周易》思维研究是易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1984年以来大陆学界在综合研究、分类研究、影响研究等方面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总体而言,《周易》思维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对易学研究有所丰富和推进,但在历代易学思维研究、《周易》...
关键词:《周易》思维 综合研究 分类研究 影响研究 简评 
意象与意境关系新论——基于意象特征的考察被引量:2
《怀化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83-88,共6页张绍时 
意象与意境是两个密切相关的范畴。意象的直观性、形上性、整体性三大特征构成一个完整体系。意象的三个特征与意境"直观感相的摹写"、"活跃生命的传达"、"最高灵境的启示"三个层面在内容上是相关联的。意象与意境的区别在于意象偏重"...
关键词:意象 意境 特征 
从《乐记》论孔子“述而不作”被引量:1
《中国文化研究》2017年第4期79-88,共10页杨合林 张绍时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一般规划基金项目<〈乐记〉文本;理论与注释史研究>(项目编号:15BZW001)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述而不作"是孔子的解释思想,也是中国最早、最为基本、影响最为深远的解释学原则。孔子"述而不作"的原初含义是什么,孔子何以要"述而不作",以及孔子如何"述而不作",凡此皆可借助《乐记》这一儒家经典文献获得深一层理解。"作"与"述"的...
关键词:孔子 “述而不作” 《乐记》 礼乐 “六经” 
出土文献乐论思想研究综述被引量:4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年第5期133-141,共9页杨合林 张绍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乐记》文本;理论与注释史研究”(15BZW001)
学界对近几十年出土大量地下文献中的乐论思想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主要集中在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郭店简方面主要是对《性自命出》与《乐记》的乐论思想进行对比分析,进而论及《乐记》的成书年代与作者,对《性自命出》等篇的乐...
关键词:出土文献 乐论思想 综述 
中西意象特征比较论被引量:3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92-97,共6页张绍时 
意象在中国文论和西方文论中都是一个重要范畴,它是实现中西文论对话的一条重要路径。中西意象有着不同的产生背景、发展历程,也有着不同的特征。中国意象具有直观性、形上性、整体性三个特征,并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从直观性来看,中西意...
关键词:意象 中西比较 特征 对话 
中国古代意象特征体系建构论被引量:1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145-153,共9页张绍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乐记>文本;理论与注释史研究"(编号:15BZW001)
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的核心范畴之一。中国古代意象具有直观性、形上性、结构性三个重要特征,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直观性表现为读者"皎然在目"的欣赏直观与作者"应目会心"的创构直观。形上性表现为作品超越性的"哲学意义"与作者对...
关键词:古代意象 直观性 形上性 整体性 
论《周易》之“象”被引量:3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32-39,共8页杨合林 张绍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1YJA751083);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X2014B209)
在《周易》中,"象"是"道"的显现,圣人由直观之"象"可以实现对形而上之"道"的体悟。并且,圣人通过效法万物之象而创设卦象,由卦象这种符号系统对"道"进行阐说。象虽直观却不同于形,它表现为"未形"之"几"的动态存在。象是整体情境中的象,...
关键词:《周易》   意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