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斌

作品数:22被引量:40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卡尔维诺地方性知识叙事后现代语境中西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发文期刊:《中国文化研究》《跨文化对话》《文学与文化》《文艺评论》更多>>
所获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西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比较文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被引量:1
《读写月报》2020年第36期8-12,共5页陈志华 曾斌 
江西师范大学第二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比较文学”;江西师范大学2019年度教学改革课题“基于PBL教学模式的比较文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度教学改革课题“基于师范生研究能力的PBL教学模式在外国文学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百余年来,梁启超的呐喊仍然振聋发聩,催人奋进。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道德水平、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保持发展活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党的十...
关键词:课程思政 时代新人 高校育人工作 文化价值观 青年一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 错位问题 道德水平 
地方性知识:少数民族文学的认知与传播功能被引量:7
《民族文学研究》2020年第5期33-38,共6页曾斌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5JZD039)阶段性成果。
地方性知识是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特征。认知功能是少数民族文学地方性知识最具标识性的功能。传播功能是少数民族文学地方性知识的重要功能。以地方性知识为特征的少数民族文学的认知功能与传播功能关系密切,形成认知下的传播与传播中...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 少数民族作家 文学书写 创作动机 地方性知识 文学阅读 传播功能 接受者 
无所不在的叙事与叙事学研究的范式创新被引量:8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48-54,共7页曾斌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编号:16ZDA19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多民族文学叙事诗学研究”(编号:16BZW175);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小说叙事研究”(编号:ZGW1506)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叙事学研究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叙事学研究对象突破了小说叙事模式的阈限,关注无所不在的叙事,如政治、法律、音乐、绘画、历史、空间等,日渐成为涵括各学科叙事的一种广义叙事学。与此同时,叙事学越来越关注自身...
关键词:叙事扩容 范式创新 听觉叙事 
中西口头叙事传统与文化传承
《跨文化对话》2018年第1期259-270,共12页曾斌 彭毓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16ZDA195).
口头叙事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生发展,是人类社会文化的根.尽管中西方口头叙事传统因各自的语境不同而具有一定差异.中西口头叙事传统中形成的母题、程式、场景等模式与特征,携带着大量文化因子,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元素.口头叙事传统中第一...
关键词:口头叙事 文化传统 模式 叙述者 
传统的价值与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话语的多重选择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115-121,共7页曾斌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编号:15JZD039);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小说叙事研究"(编号:ZGW1506)
当前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较多聚焦于民族性、地域性、边缘性、宗教性、民间性、族群文化等,其核心是把民族传统作为观照对象,分析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族群特性,使得批评话语有多重选择。对于传统的尊崇与敬畏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普遍现象,...
关键词:传统 民族性 少数民族文学批评 
中西民间叙事传统比较谫论被引量:2
《中国比较文学》2018年第2期74-83,共10页曾斌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课题编号:16ZDA19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西民间叙事传统都非常悠久。民间叙事往往与文人叙事、官方叙事等相对应,融汇了本民族的经验和智慧,以口头、文字或图像等为载体,反映民众日常生活、价值观念、审美旨趣等。中西民间叙事形式繁多,样态丰富,地方性知识是民间叙事的根...
关键词:民间叙事传统 叙事形态 地方性知识 文化自证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地方性知识文学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反思被引量:5
《青海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161-166,共6页曾斌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文艺评论价值体系的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5JZD039)
六十多年来,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评论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于国家的认同歌颂转向新时期以来对于以民族特性、民族价值为主的认同。这种转变背后是少数民族文学地方性知识文学价值观念的形成。国家主流意识形态...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学评论 地方性知识 文学评论价值体系 认知 审美 
“我”:作为集体的对象化叙述——少数民族小说第一人称叙述者研究被引量:3
《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第5期74-81,共8页曾斌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小说叙事及其对民族身份认同;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2CZW089)阶段成果
少数民族小说常使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常出现越界现象,第一人称叙述者实际上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自我呈现与表达,它作为溢出性叙述者超出了单数人称的范围,成了民族集体的代言人,塑造着本民族的集体形象。
关键词:第一人称 越界与“伪”越界 民族集体 
巫文化与民族文学叙事被引量:1
《文学与文化》2011年第3期127-129,共3页曾斌 
主持人语:这组以'学科交叉视野下的民族文学研究'为题的笔谈,在多学科交叉形成的开阔学术视野中,讨论的问题分属于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研究和少数民族文学作家作品研究两个领域。前者,显示了既有文学理论与语言学等学科交叉的努力,理论诉...
关键词:文学叙事 少数民族文学 巫文化 作品研究 文学理论 书面文学 理论诉求 文本叙事 叙事文本 韩少功 
试论后现代视域下的叙事策略——以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的作品为例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76-79,共4页曾斌 陈志华 
2009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WGW0903);江西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487)
本文以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的作品为例,探讨在多元、包容、多样化的后现代语境中小说叙事策略的运用及意义:作者现身文本,进而从小说与现实、虚构与世界关系角度进行"自我拆台";互文性策略的运用,指明文学作品的总体意义总是超出本文...
关键词:自我拆解 互文性 戏仿 拼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