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妮

作品数:9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佛道二教史学史学研究道教教案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兰州学刊》《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兰台世界》《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试论清末贵州教案对地方政局的影响——以贵阳教案与遵义教案为中心的分析被引量:2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期88-93,共6页林国妮 
天主教在进入贵州的过程中,因宗教信仰、文化理念、生活习俗等多方面的差异与当地各方时有冲突。尤其依附于天主教的特权新势力,与地方传统威权争权夺利,导致教案频发,其中以贵阳教案和遵义教案最为典型。教案不仅给当时处于内忧外患的...
关键词:贵州政局 贵阳教案 遵义教案 
唐宋道教史学编纂思想探析
《兰台世界》2016年第4期129-132,共4页林国妮 
国家社科基金2015年一般项目(15BZJ034)"唐宋道教史传的史学研究";贵州大学2013年专项项目"隋唐两宋道教史学研究"(ZX2013032);贵州大学2013年一般项目"规避与突破--唐宋道教史学之演进"(GDYB2013004)阶段性成果
唐宋时期,道教史家在史学历练中形成了丰富的编纂思想,其中秉笔直书的史学诉求、广采博收及严谨的史料择取观、"劝善惩恶"的史学鉴戒思想以及一以贯之的通史意识是其重要内容。唐宋道教史家以之指导史学活动,推动着道教史学趋向繁荣。
关键词:唐宋 秉笔直书 史料择取 鉴戒思想 通史意识 
隋唐两宋道教史学编纂研究被引量:1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08-113,共6页林国妮 
道教史学编纂肇自魏晋,其发展大势,则自隋唐两宋始。此一时期,除教士外,教外士宦亦积极参与其中,推动史著大幅增加。同时,道教史家打破了魏晋单一的由私家完成的编纂模式,御制、奉敕编次、私家撰修等编纂方式的出现,使史学编纂呈现多元...
关键词:隋唐两宋 道教史学 编纂 
试论隋唐两宋道教史学中的几个观念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第6期73-76,113,共5页林国妮 
贵州大学引进人才项目(2009007)
隋唐两宋时期的道教史学日趋成熟,表现之一即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诸多观念:竭力宣扬道、佛的主从关系,传播道、儒的高下之分,从而形成统摄儒释的独特的正统观;为了获得生存空间,努力宣扬道教独立于君权的思想,从而形成神权独立的自主观...
关键词:隋唐两宋 道教史学 正统观 自主观 平等观 
隋唐两宋道教史学的求真意识与曲笔记载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35-39,共5页林国妮 
相比较魏晋,隋唐两宋时期的道教史学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真意识,众多道教史家将求真视作自己的撰述原则,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史学实践,撰写出不少质量上乘的信史之作。但同时,曲笔记载也成为这一时期道教史学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面。道教史...
关键词:道教史学 求真意识 曲笔记载 
近三十年来国内中国佛教史学与道教史学研究概述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年第2期2-7,共6页林国妮 
关键词:史学研究 中国佛教 道教 中国史学史研究 国内 学术研究 跨学科 史学界 
佛道二教的影响与魏晋史学的变化被引量:1
《兰州学刊》2009年第2期58-60,共3页林国妮 
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定的时代背景,使佛教和道教获得了广泛传播的"社会心理基础"与"政治功利基础"。而佛道二教的迅速发展,对魏晋南北朝史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纪传体正史、杂传、史注以及史学思想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表现...
关键词:佛道二教 魏晋 南北朝 史学 
公元3—6世纪秦陇史学区域发展探论
《兰州学刊》2008年第11期143-145,共3页李小树 林国妮 邹绍荣 
秦陇地区的史学具有久远的传统,从先秦到西汉,秦陇地区是史官与史家最为集中之地,诞生了杰出的史家,出现了影响深远的史著。公元3—6世纪,在秦陇地区立国建号者大多为少数民族政权,因以史求治和宣扬"正统"等政治需求,使史学受到了较大...
关键词:公元3-6世纪 秦陇史学 区域发展 
试论审美对史学的影响——以两汉魏晋南北朝“逸传”为例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79-83,共5页林国妮 
审美向来被认为存于美学之中,实际上,史学作为一门兼具艺术性的学科,同样与审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反映在史书的内容、体裁、体例和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而审美倾向的变化对史书记述内容的影响则更为集中地体现了审美与史学的...
关键词:审美 史学 价值判断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