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希

作品数:104被引量:360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主题:中国哲学形而上学金岳霖中观人文学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教学与研究》《探索与争鸣》《开放导报》《哲学动态》更多>>
所获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精神审美学论纲——兼论“审美即道德”与“审美即宗教”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42-62,179,共22页胡伟希 
人类的审美活动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非精神学意义上进行的审美活动,另一种是从人之精神性需要或精神欲求出发的审美活动。就人对于世界之存在以及人自身的精神审美而言,它其实是对于两种“精神质料”的审美:“壮美”与“优美”。...
关键词:精神质料 壮美 优美 道德 宗教 
一种综合的精神诠释学何以可能?——以中国人文学中的“感应论”为中心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23年第8期3-20,共18页胡伟希 
诠释学理论的研究离不开人文科学的视野。对于以探讨“精神”问题为依归的“精神诠释学”来说,它同样脱离不开作为“精神人文学”的研究视野,即以“天人感应”作为它诠释“性与天道”的诠释学基本原理。以“天人感应”为中心,精神诠释...
关键词:哲学诠释学 天人感应 中国哲学 基督教神学 神圣 
一种综合的精神诠释学何以可能?——以中国人文学中的“感应论”为中心被引量: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2期1-18,173,共19页胡伟希 
诠释学理论的研究离不开人文科学的视野。对于以探讨“精神”问题为依归的“精神诠释学”来说,它同样脱离不开作为“精神人文学”的研究视野,即以“天人感应”作为它诠释“性与天道”的诠释学基本原理。以“天人感应”为中心,精神诠释...
关键词:哲学诠释学 天人感应 中国哲学 基督教神学 神圣 
中国哲学的思维特性被引量:1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4期43-44,共2页胡伟希 
《南国学术》2021年4期,32000字中国哲学自来有悖论思维的传统。以《周易》为例,这是一部以悖论思维方式言说世界万物以及宇宙终极存在的纯理之书。《易传》中大量使用“乾坤”“阴阳”“刚柔”这样一些具有悖论性的词语组合来陈述“天...
关键词:思维特性 一阴一阳 词语组合 《易传》 悖论思维 终极存在 悖论性 世界万物 
论历史之“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0年第1期194-194,共1页胡伟希 
所谓历史的记载是否符合当时的历史真实,与其说是将历史的记载与以往时间段中发生过的事情做比较,倒不如说是取决于人们对以往历史的整体认识与判断。关于历史之“真”的追问,除了作为历史研究素材或历史资料之真实与否的追问外,更重要...
关键词:整体认识 追问 研究素材 真实 时间段 历史 
文体、风格、话语与“喻”——论人文学文本的构成被引量:3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17-31,183-184,共16页胡伟希 
人文学文本把握世界的方式是"喻"。与中国人文学的史学文体、文学文体与哲学文体相应的喻有三种:转喻(metonymy)、提喻(synecdoche)与讽喻(irony)。史学文体以转喻的方式构造出历史的"事实"与"叙事",其最终目标要"通古今之变"。转喻的...
关键词: 文体 风格 话语 
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
《文史知识》2016年第11期44-49,共6页胡伟希 
严复是中国近代有名的启蒙思想家。要了解严复的启蒙思想,还得从他的生平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说起。一严复(1854-1921),原名宗光,一字又陵(幼陵),又字几道,1854年出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的一个农村,父亲是位郎中。1867年,也即严复十...
关键词:启蒙思想家 严复 近代 生平经历 洋务运动 海军人才 福州 父亲 
论人文学作为“精神科学”——兼论中国人文精神教化之学的特质被引量:4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119-128,183,共10页胡伟希 
人文学以探究人的超越精神性存在为依归,在研究宗旨上与通常的"人文科学"研究区分开来。人文学作为实践智慧,既是精神教化之学,亦是精神教化之道。中国哲学有悠长的精神教化传统,它追求人道与天道的合一,认为人是具有"性智"的动物,主张...
关键词:人文学 精神科学 性与天道 中国哲学 
形而上学的两种思想传统
《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104-113,共10页胡伟希 
形而上学是对存在的追问,但形而上学思维却有中西两大思想传统之别。其中,西方主流形而上学对存在的追问据于"二分法"思维传统,走的是"纵向超越"的路线。与之不同,中国形而上学属于"非二分法"思维,走的是"横向超越"之路。为了与西方传...
关键词:形而上学 纵向超越 横向超越 概念思维 意象思维 
论美丽生活——兼对康德《判断力批判》的概念澄清与拓展性研究被引量:1
《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106-117,共12页胡伟希 
美丽生活是个体的生命形式,它有两种类型:高贵和优雅。高贵源于个体生命追求与宇宙终极本体之"一"合一的形而上冲动,而优雅则源于个体生命追求与宇宙的多样性之"一切"合一的形而上冲动。作为美丽生活的高贵和优雅由于是审美的纯粹"静观...
关键词:美丽生活 高贵 优雅 理念 合目的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