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同彬

作品数:41被引量:51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江苏省作家协会更多>>
发文主题:历史化文学公共性长篇小说诗歌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期刊:《南方文坛》《文艺争鸣》《翠苑》《红豆》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果实是盲目的,树木方能远望”——关于当代诗歌翻译及创作的对谈
《文艺争鸣》2020年第11期125-131,共7页何同彬 张博 
201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主义文学经验和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文学经验”(项目编号:19ZDA277)的阶段性成果。
达姆罗什认为,世界文学是从翻译中获益的文学。因此可以说,没有翻译、译介就没有汉语和汉语文学的今天。我们在翻译中获益,也深受翻译的困扰。如今的图书出版市场上,低劣的译作如过江之鲫,"荡气回肠""惊世骇俗"的翻译"车祸"频频曝光,豆...
关键词:当代诗歌 汉语文学 诺贝尔文学奖 达姆罗什 学术大师 惊世骇俗 
文学的深梦与反抗者的悖谬——韩东论被引量:5
《文艺争鸣》2016年第11期134-140,共7页何同彬 
一韩东的文学形象总让我想起本雅明在论述普鲁斯特的一段话(1),只不过鉴于两者文学语境和写作形态的巨大差异,这段话需要做某种必要的改写:"我们时代无与伦比的文学成就注定要降生在不可能性的心脏。它既坐落在一切危险的中心,也处...
关键词:韩东 反抗者 第三代诗 普鲁斯特 小说写作 典范性 本雅明 毕生心血 不可能性 诗学主张 
关于青年写作、文学新人的断想
《青春》2016年第9期41-42,共2页何同彬 
1;秩序在收割一切,收割一切可能对秩序造成威胁的各种力量,青年、新人就是这样一种具备某种潜在威胁的虚构性力量,一种正在被秩序改造并重新命名的新的速朽。收割的前提是培育,是拔苗助长,是喷洒农药、清除“毒草”,是告诉你:...
关键词:青年 写作 断想 文学 潜在威胁 重新命名 收割 秩序 
关于青年写作、文学新人的断想
《青年作家》2016年第8期126-128,共3页何同彬 
何同彬这篇谈论青年写作的文章,以独特的“断想”形式呈现出来。值得注意之处在于,在“断”的形式背后,其深层的逻辑却是“整”而不“断”的。何同彬的想法总体都是在两大向度上展开:其一,所谓“青年”,不应该仅仅是生理性概念,...
关键词:青年 写作 断想 文学 理性概念 美学精神 文本风格 “断” 
“历史是精神的蒙难”——对当下文学史思维的思考
《东吴学术》2016年第1期106-111,共6页何同彬 
一九九〇年代以后的文学史思维及其相应的"历史化"路径已经走到了极限,在主体无法实现本质自由的前提下,它只能是历史、知识及其阐释化后果的重复累积,作为当前文学学院化和学术化的基础,它甚至已经到了思考有无必要继续"创新"、继续存...
关键词:文学史 文学史写作 历史 历史化 
百年新诗的“公共性”及其边界被引量:1
《扬子江(诗刊)》2015年第4期92-97 1,1,共6页何同彬 王家新 罗振亚 何平 黄梵 
主持人的话这次讨论最初拟定的题目是百年新诗与启蒙的关系,我自作主张,把题目更改为现在的题目,也即把启蒙的问题置换为"公共性"的问题。为什么做这种调整,有两方面的考虑。首先,就启蒙与"公共性"的关系来看,"公共性"是启蒙的基础,康...
关键词:性的自由 地震诗 唐晓渡 现代诗 当代新诗 黄梵 王家新 诗潮 罗小凤 九十年代 
重建“青年性”——我的批评观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796-797,共2页何同彬 
毋庸讳言,我们当下的青年群体——包括青年批评家——本质上是缺乏真正意义的"青年性"的,而没有"青年性"的文学和文化是没有活力和希望的。那什么是"青年性"呢?"青年性"的核心价值是基于共同体责任的反抗,反抗什么?反抗蒙昧...
关键词:批评观 公器 举目四望 从者 大中国 《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 齐格蒙特 弯腰曲背 制度逻辑 
静默与无名的“问题性”──《我的名字叫王村》读札被引量:2
《扬子江(评论)》2014年第4期15-18,共4页何同彬 
一 我越来越固执地认为,当一个阅读者的智识达到了某种成熟的状态时,就应该放弃从一部当下的小说中获取真正意义的滋养了。对于我来说,过量的、不加选择的阅读小说的职业行为是一种特殊的惩罚,冷酷又狡黠地制造着种种由贫乏、粗陋...
关键词:小说文本 王村 无名 职业行为 阅读者 小说阅读 阅读性 桑塔格 
对话:文学与现实被引量:4
《小说评论》2014年第3期125-130,共6页何同彬 余一鸣 
2011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南京青年作家群研究"(批准号:11ZWC010)阶段性成果
何同彬:从1984年在《雨花》发表处女作《茅儿墩的后生和妹子们》,到2010年前后经由多篇引起广泛反响的中短篇小说(如《不二》、《入流》、《放下》、《淹没》、《风生水起》、《剪不断,理还乱》等)被文坛瞩目,这近30年的时间里你...
关键词:文学 中短篇小说 2010年 对话 《雨花》 《放下》 长篇小说 电影剧本 
当代诗歌“公共性”想象的政治边界被引量:1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125-127,共3页何同彬 
诗歌的公共性问题是一个关于诗歌、诗人价值的古老问题,或者说是来自于柏拉图的“古老敌意”的永恒问题,把诗人逐出理想国的柏拉图“申明”:如果为娱乐而写作的诗歌和戏剧能有理由证明,在一个管理良好的城邦里是需要它们的,我们会...
关键词:当代诗歌 公共性 边界 政治 想象 共性问题 柏拉图 理想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